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优秀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活动准备: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活动过程: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 看!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 试一试。”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 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 1次的意思,这是折 2次的意思,这是折 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3、教师小结“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为什么?”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 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三、延伸活动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2、环保“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纸》优秀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