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的调研——以亳州市谯城区为例策划书安徽大学"谯之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关于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的调研——以亳州市谯城区为例前言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集旅游与中医药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项目,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使其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亳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大药都”之首,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和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医药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为亳州中医药养生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亳州深厚的酒文化、道家文化、曹操帝王文化和亳商市井文化内涵,为亳州中医药养生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依托。中医药文化旅游作为一枝新秀,在第三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浪潮中,显得更加独树一帜。它不仅开辟出了一条全新的文化发展模式,而且也开辟出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并凸显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一、调研背景1、政治背景国务院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要求。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加快皖北旅游业崛起的战略部署。到2015年,亳州市国民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综合实力逐年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服务性消费水平持续提高。这一切内、外在条件将为亳州旅游业的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国家:国家十二五规划,第十四条这样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动经营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大力倡导中医药文化旅游业不仅迎合了服务性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做到了与弘扬中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的融合。(2)省级: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书: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打造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大别山旅游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和皖北旅游区,加快旅游强省建设进程。支持皖北地区加快发展。皖北发展事关全省大局,必须按照夯实基础、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思路,努力探索符合皖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的情况(3)地方:亳州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按照新皖北旅游区建设要求,紧紧围绕“天下道源·曹魏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旅游城市定位,突出养生、健身、长寿的体验式旅游。到“十二五”后期,旅游总收入达到80亿元,占GDP的8%。整合全市旅游资源,提升景区品味,完善一批旅游热线。养生文化旅游作为重点建设项目被列在其中……亳州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药材种植户、经营户和中药加工企业。制定了《亳州市鼓励外来投资暂行规定》,为外来投资者给予优惠的政策,如项目服务的周全、合法权益的保护、地方税收的奖励、土地使用的优惠等等。《亳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经制定并付诸实施,这为中医药文化旅游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政策依据。2、文化背景我国幅员辽阔,地势复杂,地形多样,且因各地气候、日照、水土等不尽相同,蕴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地域性与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有密切关系,这些有独特中药材资源的地方对其具有垄断性和不可模仿性。中医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讲究“阴阳”、“五行”、“天地合一”等观点,使其具有神秘性。另外与中医药有关的人文典故、历史文化传统等,这些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资源都为中医药文化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文化源自于传统,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和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亳州中医药的文化源远流长,周初“武王克殷,封神农之后于谯之地”,种植业即开始发展,三皇庙即为东汉神医华佗生于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其遗风代代相传,种植、经营药材之风经久不衰,素有"中华药都之称"。明清以来,药膳、药酒、药茶、
暑期社会实践《谯之队的策划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