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檀宁缘品第二十九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国中,有五百乞儿,常依如来,随逐众僧,乞丐自活。阿难尊者说,就像我所听闻的,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当时世尊和弟子们一千二百五十位在一起。那时候这个国家里有五百个小乞丐,常常依止佛,跟在众僧后面,以乞讨来养活自己。经历年岁,厌心内发,而作是言:我等诸人,虽蒙僧福得延余命,苦事犹多。咸作是念:我等今者,宁可从佛求索出家。共诣佛所。就这样经过了一些年月,他们内在对此忽然发起了厌离的心,说到:“我们这些人虽然得蒙僧众的福报,能够延续生命,但还是有很多苦恼的事。”他们都说:“我们今天干脆就跟随佛,请求出家算了。”这样,他们就一起来到佛这里。于是众人,即共白佛:如来出世,甚为难遇。我等诸人,生在下贱,蒙尊遗恩,济活身命。既受殊养,贪得出家,不审世尊,宁可得不?当时这些人就一起请白佛说:“如来出世是极其难遇的,我们这些人生在下劣的种族,得到世尊的恩惠,才得以济身活命。既然受了世尊的特殊恩养,我们也是很希求在佛教下出家,不知道世尊认为可以吗?”尔时世尊,告诸乞儿:我法清净,无有贵贱。譬如净水,洗诸不净,若贵若贱,若好若丑,若男若女,水之所洗,无不净者。当时世尊告诉乞丐们:“我的法是很清净的,不分什么贵贱之别。就好比净水能够洗涤各种不净,无论是贵族、贱族,或者庄严、丑陋,或者是男、是女,凡是经过法水洗涤,都无不清净。又复如火所至之处,山河石壁,天地所有,无大无小,一切万物,其被烧者,无不燋燃。又复我法,犹如虚空,男女大小,贫富贵贱,有入中者,随意自恣。“我的法又像是烈火,所到之处,无论是山峦、河川、石壁,一切天地中的万物,无论大小,凡是被烈火烧的,无不焦烂。而且我的法好比是虚空,无论是男女、老少、贫富、贵贱,凡是入到我的佛法当中,都能够随意自在地享用。”时诸乞儿闻佛所说,普皆欢喜,信心倍隆,归诚向佛,求索入道。世尊告曰: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沙门形相,于是具足。当时小乞丐们听到佛这样说,都非常欢喜,他们的信心加倍地增上,然后以至诚心皈依佛,请求出家入道。世尊就说:“善来比丘!须发自堕,法衣在身。”他们就具足了沙门形象。所以佛的法是非常广大、平等、慈悲的,不会拣择种姓,过去低贱的乞儿现在都成了世尊教下的比丘。所谓世间的身份只是暂时的果报显现,其实人人都有佛性,都有善根,只要能够皈依三宝,就开启了一切利乐的根源,从此以后就会迈向无比光明的境地。佛为说法,心开意解,即尽诸漏,成阿罗汉。当时佛就给他们说法,这些比丘们都心开意解,断尽了烦恼,成就了阿罗汉圣果。很了不起!也可见三宝救护的恩德无与伦比,任何人只要用心去学佛法,就决定能成就圣果。我也想起清朝的玉琳国师,他前世也是一个苦恼的僧人,但是他礼拜药师佛发愿,到了来世,就变得非常尊贵、有道德,而且修行成就,成为一代国师。所以,我们在三宝门中,只要自己能很好地发心修学,命运会极快地转变。于时国中,诸豪长者庶民之等,闻诸乞儿,佛听入道,皆兴慢心,而作是言:云何如来,听此乞丐下贱之人,在众僧次?我等诸人,傥修福业,请佛众僧,供养食时,奈何令此下贱之徒,坐我床席,捉我食器?那个时候,国家里的那些豪富长者、庶民等等,他们是属于高层阶级,听说这些低贱的小乞丐,佛都允许他们入道,他们都生起慢心而这样讲:为什么如来听许这些乞丐下贱的人,坐在僧众的行列?我们这些人如果修集福业,请佛和众僧来应供的时候,怎么能让这些下贱的人坐我的床席,拿我的食器?印度的种族观念很强,所以他们有这样的想法。尔时太子,名曰祇陀,施设供具,请佛及僧,遣使白佛:唯愿世尊明受我请及比丘僧。因令白佛:所度乞儿,作比丘者,我不请之,慎勿将来。佛便受请。当时的太子叫做祇陀,他备置了很多的供养品来请佛和僧众应供,派使者启白佛说:“唯愿世尊明天受我等的邀请,比丘僧也来。”而且对佛说:“您所度的那些小乞丐做比丘的,我不请他们,千万不要把他们带来。”佛就接受迎请。他们确实有这种贵贱的分别,但是佛没有。从这里我们也应当发愿随学世尊,我们对一切有情要有一个平等的慈悲心对待,不要分这些高低贵贱。明日食时,佛及众僧,当应请时,告诸乞儿比丘:吾等受请,汝不及例,今可往至郁多罗越,取自然成熟粳米。还至其家,随意坐次自食粳米。到了第二天进食的时候,佛和僧众已经到了应请的时候,佛就告诉那些乞儿比丘:我们受施主请供,你们不在里面,现在你们可以到北俱卢洲取自然成熟的粳米。回来时到施主家,按次第入座,随意享用粳米。时诸比丘,如命即以罗汉神足,往彼世界,各各自取,满钵还来。摄持威仪,自随次第,乘虚而来,如雁王飞,至祇陀家,随次而坐,各各自食。这些比丘们都按照佛的吩咐以阿罗汉的神足通到了北俱卢洲,各自都取了自然成熟的粳米,钵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又飞回来。他们都整摄威仪,随着次第排成
散檀宁缘品第二十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