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经典---《美学散步》作者介绍宗白华,江苏常熟人。19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语言科。1920-1925年留学德国,先后在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哲学和美学。1949-1952年任南京大学教授。之后一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中华全国美学学会顾问。19被五四时期很有影响的文化团体少年中国学会选为评议员,并成为《少年中国》月刊的主要撰稿人,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同年8月受聘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任编辑、主编。将哲学、美学和新文艺的新鲜血液注入《学灯》,使之成为“五四”时期著名四大副刊之一。就在此时,她发现和扶植了诗人郭沫若。1920年赴德国留学,在法兰克福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哲学、美学等课程。1925年回国后在南京、北京等地大学任教。曾任中华美学学会顾问和中国哲学学会理事。宗白华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宗白华于1986年1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宗先生主要著作有:《美学与意境》、《美学散步》、《歌德研究》、《论中西书法之渊源与基础》等;译著有:《判断力批判》(康德原著)、《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海涅生活与艺术》等;主要论文有:《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另有《宗白华全集》、《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等编辑出版。另著有诗集《流云》,与郭沫若、田汉合著通讯集《三叶集》。背景介绍《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它出版之时恰恰是上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与当时其它美学家浩帙非凡、体系严密的专著相比,这本集子真的如作者所说,只是散步的路上随意捡拾起的一枚燕石,但20多年过去,这枚小小燕石的兴味却没有消弭。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宗白华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因此在她的思考中,很多被认为只能进故纸堆的美学范畴显出了新的阐释可能和适应度。在《诗(文学)和画的分界》中,宗白华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中国古典美学命题和追求进行了新的阐释,承认不同的艺术门类在审美感受上存在相通之处,但更注重它们的界限,并从莱辛的《拉奥孔》获得启发,认识到不同的艺术门类“各有它的具体的物质条件,局限着它的表现力和表现范围,不能相代,也不必相代”,这其间的辩证关系是很微妙的。我们一般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做是中国诗画所特有的追求和境界,但宗白华先生却独到地发现了达·芬奇和门采尔绘画中的“诗”。打通中西艺术的界隔,以贯通的眼光看待艺术是宗先生的重要特点,在《形与影——罗丹作品学》中,她又用“舍形得似”、“气韵生动”这种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解读西方艺术,这是一种独特的眼光,而且取用得当,没有“隔”和“套”的弊病。赏析(一)虚与实的探究《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宗先生的美学思想。这部书中有四篇直接谈到了虚与实的问题,而且宗先生的对于绘画、书法、雕塑的欣赏中也时常涉及。本文试图从对虚与实的探究入手,逐步深入,逐渐领略宗先生的美学思想的内涵和人物风格。宗先生认为,“实”是艺术家所创造的形象,“虚”是欣赏者被引发的想象。宗先生还指出虚和实的问题是一个“哲学宇宙观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儒道分殊,老庄由虚入实
读书笔记--艺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