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困境中的突围.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困境中的突围【内容摘要】在当前激烈的生存压力下,主流化转型成为都市类报纸突围发展的一种重要走向,一批发展态势较好的都市类报纸纷纷竖起“主流媒体”的大旗。本文试图从报业市场对主流媒体的期待、都市报自身的生存危机和责任感两方面解析传统的“市民生活报”转向“主流媒体”的原因。【关键词】都市报;主流化转型;生存困境。 1993年,中国大陆内地城市出现了第一份以都市报冠名的城市通俗报纸—《贵州都市报》。在这之后的几年里,以都市报命名的通俗报纸在大陆各大城市出现,如《华西都市报》《楚天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等。不仅如此,都市报成为中国报业的一个崭新品种,逐步占有了报业市场的大部分份额。都市报变成了一种模式,在各个城市被复制,以至于中国报业出现了蔚为奇观的都市报现象,中国新闻界普遍沉浸在“市民生活报”带来的成功之中。正因为都市报的成功极易复制,报纸同质化现象愈演愈烈,报纸新闻的风格定位、版面设置、受众定位、广告模式等都非常接近,报纸遭遇发展瓶颈。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传统的“市民生活报”悄然发生变化。主流化转型成为都市类报纸突围发展的一种重要走向,一批发展态势较好的都市类报纸纷纷竖起“主流媒体”的大旗。 1998年,《华西都市报》旗帜鲜明地亮出“迈向主流媒体”的观点,并在办报实践上做出调整,压缩社会新闻的版面空间,加大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的报道力度,加大国际新闻的版面投入[1]。2003年,《南方都市报》提出“主流就是力量”,并发表构筑“新主流媒体”的标准,即“坚持主流政治立场、选择主流价值取向、树立主流道德观念、符合主流审美情趣,必须针对主流社会、锁定主流人群、吸引主流读者、吸纳主流广告”[2]。2003年11月11日创刊的《新京报》,不仅提出“负责报道一切”的办报口号,更鲜明地提出了“办严肃报纸”的主张,表示“新京报将积极参与全球报业竞争,融入国际主流社会,接轨世界资本通道,创报业最现代化的经管体制,建国家最职业化的报业团队,办北京地区最国际化的严肃报纸”[3]。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综合性日报《楚天都市报》于1996年11月12日试刊,1997年1月1日正式创刊。当时全国兴办都市报的风潮高涨,面对《长江日报》和《武汉晚报》强有力的冲击,面临财政拨款减少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湖北日报社创办的《楚天都市报》以“母报守阵、子报出击”的方式参与武汉报业市场的竞争。《楚天都市报》创办的第一年日发行量18万份,为预期的260%,这个奇迹在武汉地区刮起了一股“都市风”。仅仅两年时间,该报就在武汉市场稳居第一。《楚天都市报》的迅速成功,也立即引来同行的竞相效仿。1999年3月,长江日报社和武汉晚报社几乎同时创办了各自的都市类子报《武汉晨报》和《今日快报》,迅速掀起了武汉报业市场的竞争热潮,价格战、发行战经常发生。在市场的冲击下,2007年《楚天都市报》开始主流化转型探索。一、报业市场期待主流报纸产生最近五十年,我国报业格局的演变逻辑,可以概括为“三个报业时代”:20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党政机关报一统天下的“党报时代”;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社会体制转型初期的“晚报时代”,形成报业市场的党报、晚报并存的二元格局;90年代中期,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传媒产业化进程的升级,都市报异军突起,使中国报业进入“都市报时代”。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党报并无市场竞争力,它本身并不

困境中的突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20-03-1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