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南方都市报》打造言论优势的启示.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南方都市报》打造言论优势的启示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3-0216:20共38人浏览[大][中][小]●熊龙英新闻评论历来被报人们看作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它标志着一家报纸的立场和态度。以下笔者以《南方都市报》的几期评论报道为例,从新闻评论的选题、评论风格、评论主体三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评论对推动当前言论自由与社会民主所做出的有益探索。评论选题的广泛性与贴近性体现民主思想新闻评论也和新闻报道一样,选题尤为重要。选取什么样的题目,针对哪些问题与受众是决定新闻评论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以,新闻评论的选题要多针对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困惑和问题,抓住他们应知、欲知的各种问题进行评论。:实现社会公器功能《南方都市报》评论集两版的版面优势,决定了其评论范围的广泛性。其评论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生活、福利保障、城乡差距等与当前社会形势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时评版的“规模效应”,又扩大了该报舆论监督的声势,提高了该报的影响力,为该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器功能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以《南方都市报》的社评版为例。《南方都市报》作为都市报,本来并没有社论,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办时评版。综观笔者随意抽取的2008年4月份《南方都市报》24篇社论,其内容分别涉及股市监管、食品安全、城市规划、工会维权、企业改革、高校评估、政府职能完善、北京奥运、台海关系、社会道德、法律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绝大部分是依托当前社会改革、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展开的分析讨论。评论报道涉及面广,上至国家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如《基层自治缺的不是热情而是权利》、《以汇率手段抑制通胀是矫枉之举》、《政府改善决策,历史才有生路》,下至群众日常生存疑难,如《公交线网优化,政策合理延续?》,同时也不缺乏充满温情与缅怀的颂扬,如《为城市献出生命,让城市铭记名字》等。:凸显人文关怀在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报业环境中,凸显人文关怀的精神,既是都市报目前的一个竞争策略,又是将来的一大比拼点。以《南方都市报》的街谈为例。从内容上考察,《南方都市报》街谈主要评论的是日常状态下与百姓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话题。评论作者所想、所感的东西以贴近百姓为宗旨。在考虑新闻性的同时,更注重读者的关注度与实在性。从表达上看,《南方都市报》街谈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西方新闻界的“软评论”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特点是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从宗旨和终极目标上看,《南方都市报》街谈是以关切的目光注视民生疾苦,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立足于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如2008年1月22日的街谈《少喝一瓶茅台酒,创卫更有希望》中就写道:“现在,《南方都市报》街谈的评论一改以往新闻评论长、空、呆的写作套路,不论大事小事都采用了家常语气。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采用一种平民能够理解的通俗形式,站在平民的立场“代民者言”。在文风上,注意贴近群众的口味,评论篇幅大多以短小、通俗、生动见长,以吸引读者的“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有句名言: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老舍先生设计这句台词,原本是为了说明改

《南方都市报》打造言论优势的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