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
李靖民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表达习惯
【例13】
They laughed at his words and gesture. Temple turned on him bravely, saying:
-- Cranly, you're always sneering at me. I can see that. But I am as good as you any day.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about you now pared with myself?
-- My dear man, said Cranly urbanely, you are incapable, do you know, absolutely incapable of thinking.
【例13译文1】
他的话和动作引得他们大笑。坦普尔勇敢地对他攻击,说道:
——克兰利,你总是嘲笑我,这一点我可以看出来。不过,我怎么说也和你一样好。你知道我这会儿在心里拿你和我相比,我怎样看你吗?”
——亲爱的伙计。克兰利有礼貌地说道。你没有能力,知道吗,绝对没有
能力思考问题。
【例13译文2】
他的话和动作引得大伙一阵哄笑。坦普尔挺起了腰杆儿冲他说道:
——克兰利,你总想拿我开涮,别以为我不知道。不过,我怎么说也不比你差。你知道我这会儿拿你跟我相比,我对你是怎么想的吗?”
——小老弟。克兰利操起温雅的口气说道。你是个笨蛋,明白吗,一个什么也想不明白的大笨蛋。
例13选自世界名著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第五章,描述的是几个学生在一起闲聊时其中两个人斗嘴的场面。这个译例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涉及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某些表达习惯上的不同给翻译造成的各种具体问题,如词义的褒贬、词语的表达力度、虚说与实说、正说与反说、抽象与具体等。虽然我们在这里仅用一个短小的译例不可能包罗万象,但是针对例13反映出的这些典型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助于译者从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这个方面,认识翻译的信息传递本质,了解自己应当在翻译实践活动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怎样发挥核心作用。
(由于篇幅有限,书中此处的整体分析略。)
例如,例13里“laugh”和“urbanely”的翻译,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体现出涉及词义的褒贬问题时,英汉两种语言使用者在表达习惯上的不同。
“laugh”是一个中性词,英语使用者采用中性词来表达某种情感倾向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但是在同样的情况下,汉语使用者则习惯于使用褒贬明确的词语。例如,译文1忽略了汉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直接对应着英语原文将“laugh”译作“大笑”,在表达力度上明显不足,有损于译文的整体效果,影响到译文准确地再现原文里呈现的那种一群学生在一起闲聊、斗嘴的生动场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汉语使用者的表达习惯,对译文做适当调整,把这里的“laugh”译作“哄笑”,这样不仅在表达力度上与原文近似,而且可以再现原文里的那种生动的场面。
“urbanely”原本是一个褒义词,而原文作者在这里使用这个词却隐含着戏弄人的贬义,这对习惯于给读者留出一定思维空间的英语使用者是很常见的,但是在同样的情况下,习惯于把意思表达清楚的汉语使
如何提高英语翻译能力-《英汉翻译实践要略》译例分析选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