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孝德教育探讨茂家学校骆辉艳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方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主要特点是年龄普遍偏小、社会阅历较少、交往空间较窄、认知能力较差,家庭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亲人是他们主要的交往对象,他们与亲人的接触时间往往最多,感情也最深。因此,本人认为,孝德教育应从家庭教育抓起。这是因为:首先,家庭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第一场所,那也就是孝道得以践行的最佳场所,同时,也是父母们言传身教的最好时机;其次,现代孝道首先是作为家庭美德存在的,而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信仰重建的起点;因此,孝道教育应从家庭抓起。以孝道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出发点,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道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更关系到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昌盛。一、孝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涵义1、孝德教育:指的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实施尊亲、悦亲和养亲为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第一尊亲:即尊重父母,在态度上尊重父母。不能跟父母大声讲话,不能向父母发脾气,不能给父母脸色看,更不能虐待父母等。第二养亲:即赡养父母,这里指的赡养父母不单单是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而且还包括对父母精神上的尊重、体贴和爱戴,包括对父母、老人的精神、心理、感情等方面的关心和满足,映和体现孝的本质。才能真正反第三悦亲:即顺从父母,对于父母,除了尽心奉养,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敬重外,还要顺从他们的意愿。第四注重自身的立身之道:主要指不能使父母蒙羞,不能损坏父母名声,不能使父母伤心等。如: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等。2、家庭教育:指的是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审美与健体的能力;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二、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道教育的优势1、潜移默化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容易在孩子的心灵打上深刻的印痕,会在日后的成长中以此为基础作为判断的参照物,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央电视台近三年每天都在热播一则公益广告,广告讲的是一位年轻母亲在给自己的儿子讲小鸭子的故事,讲完后,母亲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洗脚水洗脚,那个年幼的孩子见了,便跑到卫生间。当妈妈给孩子的奶奶洗完脚,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时,只见她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水,蹒跚地走过来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妈妈欣慰地笑了。随后电视画面上跳出了一行字“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则广告就能很好地说明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2、情感性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亲子之间的强烈的情感性。由于血缘关系,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出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不求索取,只愿付出。从孩子呱呱落地,到呀呀学语,蹒跚学步,至长大成人,走向社会,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子女的每一点进步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和辛劳。对孩子来说,父母不仅给予了他生命,给予了他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更是孩子精神的支柱和人生的向导。正是父母的这些凝结着爱的艰辛和劳累,才使他们认识到父爱如山、母爱
小学生孝德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