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备好课的那些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第一步。一、首先备文。(1)立足文本,超越教参。不能只甘于做“二道贩子”。教师不能把教参中结论性知识原封不动的“搬”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对课堂就会产生倦怠现象,兴味索然。教师在备文本时,要重视几点:1、“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语言。文都离不开字词句篇,都离不开由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师备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在品词析句中走进作者,在推敲把玩中感悟作者。2、“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思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他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什么人物先出场,什么人物后出场。这是作者思考的路线,思维的路径,我们简称为思路。叶老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唯有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真正认识作者的意图。因而我们在备课时,读文遇到困惑时,可以多方查阅资料,有些特殊的背景也许藏在文字背后,了解这些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更深入的了解文本,是非常重要的。3、“深入又浅出,方是高境界”——备教法。教师钻研教材,首先要能深入文章,入乎其内,因为入乎其内,故能和作者心心相映,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处理教材要浅出,要出乎其外,唯有出乎其外才能循循善诱,才能吸引学生,才能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顾明远先生曾形象地把课分成四个境界,第一境界为“深入浅出”、第二境界为“浅入浅出”、第三境界为“深入深出”、第四境界为“浅入深出”。因为,我们教师备课不能满足于深入教材,成为文章的知音,还要跳出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成为学生的知音! (2)高屋建瓴,构建体系。在新课程改革前提下,课本由原来的按文本编排变成按主题体系编排,这样就要求教师做到在一个体系中的高屋建瓴,新课程下课本都是按照主题编排,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统一的主题。二、认真备人。做到有效备课,不但要考虑教材,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人与文的交集,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也是整堂课成功的关键。(1)把课堂还给学生。备课不仅是教师的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有没有活动起来,所以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很多老师上课时课堂预设比较充分,但这样往往走入一个极端,设计太精细,步步为营,起承转合都准备好,大有“请君入瓮”,这样的课堂是不是预设有点过? 另外,已经批判很多年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课堂讲授式模式,作为教师在备课阶段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样的课堂才会更有生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才会有生命力。(2)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有效备课实践中感觉最难的就是问题的设置。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做到了解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2、学生自己已经解决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3、想知
关于备课的那些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