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成长心理在诸多事物中,有两种事物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种子,二是孩子。是的,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经过生长衍化,可以绵延万代,生生不息;而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拥有无限成长发展的天地,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带来一片生机。每一个孩子在他们刚刚出生时都是单纯的,心灵美好的。但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因素,使得每个人在他们成长的后阶段出现了不同,有些甚至出现了成长问题。作为具有智慧代表的教育者,我们当然得正视这些不同,肯定这些不同,教师,既是开拓者,也是播种人,是将良种播植于孩子心田的人。在我们从教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些问题:孩子突然对某个人有的好感,甚至会做出一些非他们这年龄合适的举动,或者突然因为受到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影响,突然对某些不道德的东西产生了兴趣,或者还做了某些违纪违法的事情,等等。作为教师,我觉得面对学生的问题,我们不能想当然的只用成人的道德准则去评判学生的行为,并轻易地对他们定下违背了道德的结论。因为作为孩子他们还缺乏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他们的好奇心也让他们在面对新事物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进行判别,他们的经历和阅历也让他们还不能完全具有判定这些事物带来的后果。如果此时,教师不加考虑地就对那些犯了错的学生加上不具人性道德的帽子,这无疑是对学生心灵的另一种摧残。所以我认为,当面对一个学生的错误时,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去解决:1:尽量多的对事情进行调查或观察。调查和观察一定要客观仔细,从同学,家长,当事人这几个角度进行详尽的了解,初步确定问题的性质及目前发展的状态。2:利用好主题班会:针对具体的事情情况,可以通过寻求专业人士或是心理老师的帮助,制定出班会的主题和要解决的问题。3:对学生的错误做出公正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和批评指导,明确告诉他们错在哪,应该怎么样改正,不要将问题故意扩大化,更不能轻易地就将问题上升到道德层面。
尊重孩子的成长心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