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老头的悲剧人物形象摘要:《高老头》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经典作品之一,作品的主人公高老头经典的偏执父爱悲剧形象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19世纪的法国巴黎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充斥着冷酷的金钱关系,高老头把一切都奉献给两个女儿却遭受女儿抛弃的悲剧。这种悲剧有其必然性,即受到当时社会的影响,又有高老头自身的原因。本文从高老头悲剧父爱形象的特征和其产生原因的分析中,揭示出导致其人物悲剧的必然性。关键词:高老头悲剧父爱高老头悲剧人物形象的特征(一)盲目性高老头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在大革命时期,小麦在巴黎的价格飞速猛涨,高老头用这笔财富发家致富。她的妻子拉勃里,一个富有的农场主的独生女儿,她爱着她,爱她的刚柔相济、美丽多情,可是她只过了七年的幸福和谐的生活,她的妻子去世了,她把对妻子的爱,全部转移到她的两个女儿身上,她为了她两个孩子以及对妻子的承诺,她拒绝了商人和庄园主把女儿嫁给她的种种优厚条件,甘愿做鳏夫。她请来优秀的教师培养女儿应有的才艺,全力满足女儿的奢华生活,甚至使她们在十五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马车。当女儿们到了出嫁的年龄,高老头还给女儿们“随心所欲挑选丈夫”的权利,大女儿阿娜斯塔齐想做贵族太太,嫁给了一位伯爵,小女儿但斐纳喜欢金钱,被银行家迎娶。同时高里奥为了满足女儿莫须有的虚荣心,给了每人将近80万法郎作为嫁妆,却仅留了一点财产给自己。在波旁王朝复辟以后,等级观念进一步加强,地位显赫的女婿认为高老头的面粉生意有失体面,高老头也觉得自己的身份有辱女儿们的门面,于是她盘出铺子,搬进了肮脏、颓败的伏盖公寓。在女儿婚后,她的女儿们因为奢靡的生活而负债累累,而高老头为了帮女儿们还清债务,不断地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甚至卖掉自己珍爱的镀金银器。高老头对女儿的爱竟然如此盲目,不得不让人感到震惊。常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付出和给予,然而这种付出在高老头身上达到了极致。她对女儿的爱,已经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对女儿言听计从,哪怕是女儿要天上的月亮,她也会爬上天空去摘月亮送给女儿。高老头对女儿的爱是没有任何原则的,只要女儿开口要求,她就能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女儿。到了后来,为了小女儿与情夫能够快乐地生活,高老头卖掉了长期年金一千三百法郎的本金,落到一名不文。这种如此彻底的盲目给予,不禁让人同情和伤感。【1】(二)偏执性从作品中我们能够得知,高老头的妻子是她崇拜赞美、敬爱无边的对象。然而,世事不如意,她们只相爱了短短的七年时间,高老头的妻子就病逝了,高老头深刻的爱却被现实无情地摧残了。妻子的去世使高老头的心灵和情感受到了严重的创伤,随后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并把它当作唯一的精神享受。高老头说:“她们顺便对我笑一笑,噢!那就像天上照下一道美丽的阳光,把世界都镀了金”,“她们眼神有点儿不快乐,我的就冻了。你终有一天知道,为了她们的快乐而快乐,比你自己快乐更快乐”,“我爱我的女儿,还胜过上帝爱人类”,“我啊,为了不让她们落泪,我连圣父、圣子和圣灵都能够出卖!”[2]西方人是有着浓厚崇高的宗教信仰的,从这些话中,能够看出高老头对女儿们爱得深沉,仅仅只是为了不让女儿落泪,她就出卖自己宗教信仰。对高老头来说,任何原则都比不上女儿的一张笑脸。作品中还有大量描写高老头行为与动作的篇幅,都体现了这位父亲对女儿执着而疯狂的爱。如:高老头经常偷偷跑到街角的等
高老头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