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抗论文选读.doc何克抗论文选读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与EQ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旳必须相应改造主观世界,即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使个体的思想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这就不仅要求进行社会教化,即通过教师传道来使人们接受〃仁〃的思想和〃礼〃的约束;而且也要求甸个人进行自我修养,使〃仁〃逐渐成为甸个人的潜在意识,使〃礼〃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使人人都成为追求完美人格的君子,达到大同世界的要求。为此,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根据〃为仁由已〃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修养理论与方法,以便每个人随时了解和克制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情绪,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实旋的道德修养理论与方法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1•、[1]。孔子教导弟子说,能否坚持这样做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标志:〃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又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内自讼〃即内心自责,自我反剩孟子进一步发扬孔子的〃求诸已〃思想,提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孟子•离娄上》)[2]。意思是说,我爱别人而别人不亲近我,应反问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我管理别人而未能管理好,应反冋自己的知识能力够不够;我礼貌地对待人而得不到回应,要反冋自己态度够不够恭敬;任何行为得不到预期效果,都应反躬自冋,好好检查自己。孔门大弟子曾参关于自省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吾一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曾参每日三省是从启外三个方面去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一是反省谋事情况,即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是否忠于职守;二是反省自己与朋友交往是否信守诺言;三是反省自己是否知行一致,即是否把学到的内容身体力行。总之,通过自省是要从思想意识、。。关于〃克己〃孔子有一句名言:〃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即〃礼〃的规定)。作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即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孔子一贯主张以礼驭情,以礼约束自己言行,多次批评感情用事,不能克制冲动的卤莽行为。他对学生说:〃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论语•颜渊》)指出不能克制一时冲动往往会干出伤害自己和亲人的蠢事,这是很不明智的。他还说:〃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只好武勇,不爱学习就不能以礼驭情,容易感情用事,难免闯祸。在自我修养的六个环节中,孔子对〃克己〃看得比较重,,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全社会也就可以弘扬仁道,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这是儒家道德修养中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恕〃是由孔子最早提出的,并为恕下过这样的定义:〃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论语•卫灵公》)。这是孔子在回答子贡的一个提冋时说的。子贡的冋题是:〃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还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这里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和〃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有相似的含义,但是后一句话较为消极些,。关于〃忠〃,则和曾子说过的〃为人谋而不忠乎〃有关。这里的〃忠〃是指尽己之力为人谋事,忠于职守。据此,宋代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提出[3]:〃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耍〃后世儒家对忠恕的解释不尽相同,但都有推己及人,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之意。以后〃忠恕〃二字逐渐被连在一起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使用,不再分开。上述两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作为〃忠恕〃一词的具体内涵或解释。两千多年来,〃忠恕〃一直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并且至今对于人际关系的正确处理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4•。它是孔门后学在〃自省〃和〃克己〃基础上,为使自我修养达到更高境界而提出的一种修养方式[1]。它最早出现于《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对于〃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迹虽未形而几则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
何克抗论文选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