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与治理措施摘要:通过分析柴油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CO、HC、NOX、PM等主要污染物的生成机理,总结归纳出影响这些污染物生成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介绍现有的降低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措施关键词:排放物生成机理影响因素治理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更多种类和形式的能源动力机械不断问世并投入应用,但是内燃机由于其应用的稳定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在如此环境下依旧在能源动力领域占据着龙头位置。因此内燃机仍然是能源动力领域中首选的动力机械。而内燃机中最典型突出的代表则为车用的往复式活塞内燃机。根据其使用燃料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相比于汽油机,柴油机具有燃油消耗低、耐久性好、寿命长、高扭矩输出、功率范围广等优点,因此柴油机在各行业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重型动力装置中,柴油机应用领域已经占绝对统治地位,在小型轿车等轻型车辆中,柴油机的应用也逐渐渗透。但是由于柴油机的广泛应用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并且越发受到世人关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主要成分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硫化物以及颗粒物(PM)等。由于柴油机采取的质调节方式,因此其混合气的平均空燃比远大于理论空燃比,故其CO与HC排放明显低于汽油机,所以柴油机排放控制的重点在于NOX和PM。由于各排放物生成机理不同,因此在它们各自的控制与净化措施也存在差异。本文接下来将叙述各主要排放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影响措施与治理措施。:一是柴油机进气与柴油喷雾混合不均匀导致局部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Φa<1,局部燃烧缺氧导致不完全燃烧生成CO;二是已成为燃烧产物的CO2和H2O在高温条件下产生热解反应进而生成CO;三是排气过程中HC未完全氧化生成CO。,是指没有燃烧或部分燃烧的碳氢化合物的总称。一般认为柴油机中HC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由于滞燃期中形成的过稀混合气在燃烧室内不能满足自燃或扩散火焰传播的条件,导致HC的氧化反应无法开始或瞬间终止,生成未燃HC;二是燃烧过程后期低速离开喷油嘴的燃油与进气不良好混合形成的过浓混合气不能着火及燃烧,生成未燃HC。X生成机理柴油机排放的NOX主要是NO和NO2,其中NO占据了NOX排放的85%-95%。NO本身无毒无害,但NO随着排气进入大气后会缓慢氧化成有毒的NO2,因此NOX生成机理主要针对NO讨论。NO的生成途径有三个:一是激发NO的生成;二是燃料NO的生成;三是高温NO的生成。前两者NO的生成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因此NO的主要生成方式为高温NO的生成。其反应机理如下:N2+O→NO+NN+O2→NO+ON+OH→H+NO由上式可以知道影响NO生成的因素为高温、富氧和反应时间。、硫酸盐、可溶性有机成分和含金属元素的灰分等。其中碳粒的生成是一个非平衡过程,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论认为生成碳粒的过程是燃油分子大量分解和原子分子重新排列的过程。当燃油喷射到高温空气中时,轻质烃很快蒸发气化,而重质烃会以液态暂时存在,液态的烃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直接脱氢碳化,成为焦炭状的液相析出型碳粒,粗度一般较大。而已气化的轻质烃,经过不同途径,产生气相析出型碳粒,粒度相对较小。气相的燃油分子在高温缺氧的情况下发生部分氧化和热裂解,不断脱氢形成原子级的碳粒子,逐渐聚合成直径为2nm的碳烟核心(碳核);气相的烃和其它物质在碳核表面的凝聚,以及碳核相互碰撞发生的凝聚,使碳核继续增大,成为直径为20-30nm的碳烟基元;而碳烟基元经过相互聚集形成直径为1μm以下的球状或链状的多孔性聚合物。硫酸盐主要由燃料中硫分经燃烧反应生成。而含金属元素的灰分来源于各种添加剂以及运动件之间相互摩擦产生的磨屑。。如果柴油十六烷值较低,则滞燃期较长,这使缸内在燃烧初期积聚的燃油较多,初期放热率峰值和燃烧温度较高,因此NOX排放较多。由图1可看出低十六烷值柴油燃烧NOX排放量高(-10号柴油十六烷值为46,)。图1柴油十六烷值对NOX。%%将使轻型车的PM排放降低7%,使重型车的PM排放降低4%。,为NOX产生提供高温条件,因而增加NOX的排放。,将引起柴油机压
柴油机排放污染物生成机理与治理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