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黄冈1:历史篇2:地理篇3:经济篇4:教育篇5:交通篇6:旅游篇7:特产篇8:荣誉篇历史篇黄冈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旧石器时代,本区域即有人类居住。夏商时代,即有行政建置。秦汉之际,为郡国之属。自东晋以后,形成大体完整的郡州。隋唐五代直至明初,黄冈基本处于黄州、蕲州两郡(府、路)并治状况。明代以后,蕲州归属黄州府管辖,黄州成为本区域唯一的政治中心。从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在本域建置西阳郡起,黄冈作为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己有1670余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5月,黄冈区行政公署更名为黄冈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6月,分黄冈县置新洲县。1952年6月,大冶、阳新、鄂城、黄安4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1955年5月,专署更名为黄冈专员公署,8月,撤销胜利县,10月,黄冈县驻地由团风迁黄州。1959年元月,大冶划属黄石市,1965年9月,鄂城、阳新两县划属咸宁专区。“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黄冈专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作为专区领导机关。1968年元月,成立黄冈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1月撤销,设黄冈地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1979年12月,鄂城县划归黄冈地区,并建置鄂城市,亦驻鄂城。1983年10月,划鄂城县、市及黄冈县的黄州镇,建地区级鄂州市,直属省政府管辖,同时,划新洲县属武汉市。1986年7月撤销麻城县,设麻城市。1987年5月,撤销鄂州市黄州区,恢复为黄州镇,复归黄冈县。12月,撤销广济县,设武穴市。1990年12月,撤销黄冈县,设黄州市。黄冈地区行署辖黄州、麻城、武穴3市和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6县。1995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治所驻黄州。并建置团风县和黄州区。地理篇位置: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5′至116°8′、北纬29°45′至31°35 。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是中外闻名的文化古城,西距省会武昌78公里。地形:黄冈北部和东部为大别山低山丘陵,海拔多在500~800米;中部为海拔100~250米的丘陵岗地;南部为长江冲积平原,多湖泊,河流主要有巴河、佛河、新河等,均自北向南注入长江。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主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位于罗田、英山的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米,为全市最高点。中部为丘陵区,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伏,谷宽丘广、冲、垅、塝、畈交错。南部为狭长的平原湖区,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间,河港、湖泊交织,500亩以上湖泊38个。发源于大别山脉的举水、倒水、巴水、浠水、蕲水和华阳河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经市域汇入长江。长江流经黄冈2 1 5. 5公里,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气候:全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全市年平均气温偏高,夏季高温日数明显偏多,年降水量偏少,年日照时数基本正常。梅雨期出现局地暴雨洪涝,夏秋有阶段性伏旱、秋旱,农业气候角度分析总体属正常偏好年景。经济篇综合:2011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亿元,%;,%;,%。∶∶::。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90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2011年,全市农业部门面对三季连旱和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以及农村发展要素日益趋紧问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发展。,%,是2006年的();,,%,农民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蚕茧总产量达943万斤,,,、、、,。金融:,
我的家乡黄冈-课件(PPT·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