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列宁(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是他的笔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建者、苏联缔造者。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被全世界共产主义者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1870年4月22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列宁的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哥哥亚历山大因参加谋刺沙皇而被处死。在家庭的影响下,1887年秋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学校开除,遭到逮捕和流放。第二年(1888年),列宁回到喀山后,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1892年,他又开始筹建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了。1895年,列宁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年年底,他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笔名,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另一位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全名:娜杰日达·康斯坦丁诺芙娜·克鲁普斯卡娅)结婚。1900年2月,列宁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第一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机关报《火星报》。1903年7月30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1905年11月,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后,列宁回到祖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12月,莫斯科武装起义失败,列宁又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在此期间,他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一系列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又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阐明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1917年3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听到沙皇垮台的消息以后,列宁立即返回俄国,积极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在列宁的领导下,俄国人民终于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史称“十月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苏维埃政府主席。他领导人民粉碎了帝国主义的三次武装进攻和国内的叛乱,使苏俄的经济建设逐步走上了正轨。1918年列宁遭到暗杀,虽然保住了性命,但列宁的身体从此开始恶化。列宁在晚年得了脑溢血症,但他在病中仍口授了《论合作制》等文章和信件。1923年,列宁病情开始恶化,并停止了一切政治活动。第二年(1924年)1月21日,列宁不幸与世长辞,终年54岁。列宁的全部著述达55卷,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列宁的无产阶级党报理论和工作原则党报理论:1、党的报刊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喉舌、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2、在党报与党的机关的关系上,党报是全党的舆论机关、宣传机关,并且应在党的纲领范围内进行宣传。党报应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党报必须与党的机关保持一致,并接受党的绝对领导。3、无产阶级党报应该反映工人的利益,反映广大群众的利益。工作原则:1、
列宁详细介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