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doc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打牡梅宁市烈广电新册版局又忏海发改规(2011〕83号关于印发《海宁市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盐官观潮景区管委会:现将《海宁市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海宁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二O—一年三月二十四日海宁市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海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经过五年努力,文物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二五”期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海宁进一步提升文物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时期。为保障“十二五”期间全市文物事业稳步发展,根据国家、省和嘉兴有关文物事业发展要求,以及海宁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海宁市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未来五年的文物事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促进海宁文物事业的全面发展。—、全市文物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和全市文物工作者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文物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文物事业发展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成为文物事业发展迅速的时期。海宁现有国有综合性博物馆1座、艺术馆(名人纪念馆)3座;民办博物馆1座;已开放的文保景点12处。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目前全市共有975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4处),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9个,市级文物保护点154个,现有文物保护单位(点)总数比“十五”末增加6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个;海宁被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馆藏文物8631件。文博工作硕果累累。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文物保护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夯实1•建立了文物保护体系。一是完善了文物保护机制。文化行政部门在加强行政管理职能的基础上,下设市文保所、文物监察大队,根据文物保护现状,及时调整业余文保员队伍,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市、镇、村三级保护网络。二是建立了文物保护基本财政保障机制。“十一五”期间,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推动海宁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市政府设立文物保护工作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用于文物保护工作。2•摸清了文物“家底”。一是积极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用近两年时间,普查共重点登录文物点484处,其中新发现329处,复查155处;另外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信息491处,登记消失不可移动文物12处。重点登录的484处文物点中,有古遗址100处,古墓葬17处,古建筑229处,石窟寺及石刻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1处。二是完善对全国重点及省级文保单位的“四有”工作(1),编制印发《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图集》;对全市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制作并树立标志牌。三是完成了馆藏三级以上文物的信息档案记录和“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⑵2500条藏品数据的信息采集工作,出版了《海宁典藏》、《海宁历史文化遗存》、《海宁智标塔》、《海宁汉画像石墓研究》等书,系统展示馆藏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推动开展文物研究工作。。3•加大文物管理与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督,依法制止、处理各类破坏文物事件;加强业余文保员的业务指导与沟通联系,落实巡查责任区域,加强巡查力度。在土地整理、河道整治等基本建设中,加强各部门的协调、沟通,对涉及到基本建设的古文化遗址起到了积极的保护作用。4•积极开展文物征集与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先后开展嘉绍高速、沪杭高铁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及徐家庄、九虎庙、西殳山及小兜里等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其中小兜里遗址被提名为200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候选名单。“十一五”期间,抢救性考古发掘总面积约3400平方米,出土文物1350件(组),修复文物346件。投入80余万元,征集到具有一定价值的各类文物248件,充实了馆藏文物。(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做好文保单位升格升级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文保单位,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开发建设及古建筑维修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工业文化遗产与古树名木的保护。加强宣传工作,利用报刊、电视等媒体,以专题系列报道形式大力宣传海宁历史文化内涵。完成《盐官古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落实保护措施,制定《盐官镇文物保护管理办法》,整治传统历史街区周围环境,同时加大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完成了王国维故居、海神庙、陈阁老宅等文保单位的修缮。至2010年底,我市申报浙江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盐官古城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均已获得圆满成功,并分别经省人民政府、国家住房和城乡建
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