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大地烫的无法落脚,树上的叶子蔫蔫的垂着,鸟儿也懒得在这种天气里飞行,只有那太阳仍在做着“烧烤”,不停的释放着热量。我躲进树林,阳光穿过密集的树叶,星星点点地洒在地面。远处不时传来缕缕清风,从领口、袖口、裤脚钻进去,清凉的感觉涌遍全身。不知名的虫子,隐士般的躲在一旁,独自弹奏着乐曲,树林里便多了几丝生机,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歌声,悦耳,动听,使人愉快。歌声越来越近,接着,一个骑着黄牛,戴着草帽,穿着粉色衣服的小男孩,缓缓的走入我的视线。她悠然自得的坐在牛背上,小脚还点啊点啊打着拍子。突然,歌声停了,老黄牛也停住了脚步,牧童眼睛紧盯着前方的一棵柳树。她在看什么?我随着她的目光看去,只见一只蝉正自鸣得意地唱着。牧童跳下黄牛,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再用力一跳,可还没碰到蝉,它就已飞到另一棵树上去了。牧童皱了皱眉头,吸取了经验,蹑手蹑脚的爬上树去,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似乎怕惊动树上任何一片叶子似的。一旁的老黄牛也不在发出“哞哞……”声,平日甩个不停的尾巴也不甩了,只是眼睛紧盯着牧童,眼里写满了紧张。牧童静静的等着,当蝉发出“知”这一声的时候,她的手突然伸了出去,一把抓住了蝉。她嘴角微微一翘,全然一副胜利者的样子。牧童滑下树,跨上黄牛,带着她的战利品,又向前方出发了。人影越来越远,歌声却更加悠扬……七月流火,夏日炎炎。山下,一条弯延的小溪在村庄的边上静静地流淌着。偶然水中有几块小石头翻动,发出悦耳动听的“叮咚、叮咚”的声响。引得几只小燕子在水面上来回穿梭。过了村庄,小溪便隐没于一片疏密有致的树林中。阳光从树叶的空隙中透过,洒在水面上,泛着片片粼粼波光。天热,树林中的小鸟们早早地就收起了歌喉,纷纷躲进了林子的深处。只有几只知了(蝉)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知了、知了”地呜唱。“烈日似火,王孙公子…把扇摇…牧童树下…拾柴忙……”一阵响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响起,原来,是一个小牧童半骑半躺在一头黄牛背上,在那里引吭高歌。只见那牧童光着膀子,浑身是水,而那条裤衩却是干的,显然她刚才还光着屁股蛋在水中玩耍,牛角上,一条柳枝上串着的几尾小鱼就是明证。玩累了,躺在牛背上休息一会儿,唱唱歌。哎,怪不得小牧童会那样的兴致勃勃呢!其实,小牧童也是半工半读;半天读书写字,半天放牛割草。在村里也算得上是读书人呢!这不,这大半天下来,小牧童歌声不断,唱的还都是当时流行的歌曲呢!“山明水秀,荷花盛开…”歌声依然悦耳。突然,黄牛“哞”的一声,牧童的注意力被黄牛的一阵轻微骚动吸引过去了,在她面前的一棵小树上,一只知了在爬动。歌声嘎然而止,牧童轻轻地翻身而下,慢慢走到树边,她边走边用手指竖在嘴前,警告黄牛不要发出声响。只见牧童凝神观注,双手合十,突然出手。说时迟那时快,只听那黄牛又“哞“地一声叫唤,知了在牧童的手掌合拢之前,“知”地一声,飞走了。牧童大怒,回头大骂黄牛不该坏了她的好事!那黄牛也是被牧童宠惯了,摇了摇毛绒绒的双耳,甩了甩尾巴,竞把头一扭,不理那牧童……一个夏天的早上,天边照着深红的朝霞。从一个小山坡旁慢悠悠地走来了一只老黄牛,一个六七岁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只见她脸上微微地笑着,一张黝黑的小脸上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她身穿一件红布衣,一条蓝色的帆布裤,脚上穿着一双布鞋,头上的马尾辫在朝霞下格外显眼。牧童右手拿着牧鞭,右手扶着牛背,晃着脑袋,开心地唱着歌儿:“我是一
所见扩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