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阳江话 阳江人的语言.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阳江话的由来有人说:“阳江话是全世界唯一的一种语言。”细想这话儿不错,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除了在阳江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阳江人,谁也听不懂,不会说这阳江话。它虽然使用范围很小,却也以一个独特的语言系统,进入我国的汉族语系。在一些权威的汉语著作中,阳江话与吴话、闽话、等大语系是相提并论的。阳江话是怎么来的呢?有一说,在古代,打仗都用父子兵、同乡军,以保证同心作战夺取胜利。曾有一支北方军队驻守在我们阳江,后来在我们阳江这块土地上扎根繁衍,世世代代都说他们家乡语言,流传下来,这就是阳江话。理由根据是,阳江话里有许多字词的读音和意思都和普通话相似,有的甚至完全一样。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但细一想,问题就来了:既然这阳江话是从某地方传来,是某地的乡音,那么,为什么全国又找不到第二个说阳江话的地方呢?“父子军同乡军传播”是地方语言的真正成因吗?各地的方言都是“父子军”传下来?在这些“语言传播部队”来到之前,当地人都不说话了?显然,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另外一种说法认为,阳江话是阳江古代土著俚族人的古语保留。我同意这种说法。在古代,阳江大地上聚居着但、俚、僚、瑶等多种民族。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我国的历史翻到第六世纪这一页时,阳江这块土地上诞生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后来被称为“谯国夫人”的南粤女英雄冼夫人。冼夫人与中原下来当高凉太守的汉人冯宝结婚,共同为统一战火纷飞的南粤而奋斗。“历十余州,述上意,谕诸俚僚,所至皆降”,平定岭南。她主张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她和汉人结婚,她的儿子冯仆也娶冼氏,促进了民族的团结。至其孙子越国公冯盎在阳江逝世的110多年里,冯冼族系一直是阳江的统治力量,对当时阳江的军事、政治、经济改革作出重大的贡献。因此,作为冼氏家族的家乡话俚话,也就成了地方的“官话”,一直流传下来。又因为洗氏夫家冯氏家族来自文化发达的陕西,后迁徙到中原,流行于阳江的“官话”也就夹杂着来自夫家的某些中原话在内,这就是阳江话。汉文字的输入,是阳江话融会中原语的重要原因。在当时,俚族没有文字。来自中原的冯氏家族在传入中原语言的同时,也传入了先进的汉文字,俚人在接受汉文字的同时,也就不可抵抗地接纳了中原的语音和语汇。尽管这些语音和语汇也不可避免地遭到阳江话的同化,但终以它无可替代的先进地位,在阳江话语系中保留一定的成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的阳江话含有一定分量的中原古音古义的历史原因。据民俗学家研究,后来僚族与部分俚族演变为升黎族,大多数俚族人汉化了,瑶族现在也还有,他们至今均有自己的语言。阳江话明显不象黎语或瑶语,显然是俚语的保留。或许某地纵有俚语保留,因未经象阳江话这样有过与中原话结合这一过程,所以也不可能与阳江话相同。一千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话阳江话依然是自成体系的阳江话,而不被周围声势浩大的粤语(白话)、客家话、北方话(普通话)同化呢?按上面所说,对阳江话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来自中原的“冯氏语言”,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北话”。但是,在冯冼族系中,冯氏是外来家族,洗氏是本地土著,论人数,洗氏比冯氏多,论地位,虽然冯氏集团代表朝廷,但为了团结岭南的少数民族,它还得依赖洗氏集团的力量,所以要采取怀柔政策,从政治到经济作出忍让。实质上冼氏的威望比冯氏大,因此语言也就占了优势,奠定了俚语在阳江放言中的主导地位。及到后来,虽冼冯族系的统治地位已消失,且不断有外地人来到阳江。但是,冼冯治郡的110多

阳江话 阳江人的语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