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课题研究的方法哈尔滨市南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白志兴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课题研究,必须要借助、采用各种教育科研方法。人们把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方法称为科学方法。教育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教育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的结果。因此,选择、掌握、运用教育课题研究方法,是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丰硕科研成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运用好课题研究方法,首先,要对它们的概念、作用、类型、实施步骤、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有所了解;其次,要从自己进行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出发,有针对性、慎重、恰当地选择教育课题研究方法;再次,在教育课题研究中,应以一种方法为主,综合运用其他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课题研究取得最佳的效果。本次主要和大家探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一、观察研究法(一)观察研究法的概念:教育科研中的观察研究法是指在不加控制、不加指挥,不影响其常态的自然存在的条件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及各种视听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的、社会的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记录,作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并最终形成文字成果的一种观察方法。(二)观察研究法的作用:(三),是自觉的,是能动的,它要求观察者在观察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它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不影响被观察者的常态;其次,能如实反映现实情况,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搀杂个人的偏见;再次,对教育现象或过程进行反复的观察,因此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客观事实。,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从而能获得典型事物的现象和过程,达到预期的观察效果。(四)、观察的精度、观察的速度受到局限,它常常只能了解表面的现象,不能直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难以分辨是偶然的事实,还是有规律的事实。,间接观察还不能完全取代直接观察;仪器设计的错误或不精确,制作和操作仪器的误差都会导致观察结果的错误;此外,观察仪器的还容易产生对观察对象的干扰。,也往往容易受到观察水平的局限而带上主观色彩。(五)(根据观察是否借助仪器分类)直接观察法是凭借研究者的耳、眼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对象,从而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间接观察法是研究者借助仪器记录的照片、录音、电影等间接地感知观察对象,从而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观察对象的活动分类)参与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参加到被研究对象的活动之中进行的观察。它的一种特殊的方式,是隐蔽参与观察。观察者参加到活动之中,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目的是不影响被观察者的行为。比如专业教育科研人员常以任课教师的角色进入课堂观察学生的行为,这样就不会因为观察者的出现而发生“虚假”行为。非参与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对象的活动,它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观察的情境之外。这时,研
教育课题研究的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