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了解历史.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课题了解历史展望未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知道各个时期计算机的主要特征。能力目标认识计算机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变化,知道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情感目标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点了解各阶段计算机的特点及主要特征,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难点了解各阶段计算机的特点及主要特征,了解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趋势。课时安排1教学流程生成与随笔(一)(umericalIntergratorAndCalculator)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ENIAC是为美国陆军进行新式火炮的试验所涉及复杂的弹道计算而研制的。微型计算机(puter)又称个人计算机(puter),是基于冯•诺依曼提出的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思想,即以存储器为中心,由CPU执行指令加以控制与指挥,通过总线去沟通输入/输出设备和各个部件协调工作。世界上首次实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EDSAC于1949年投入运行。,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及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时代,目前正向第五代网络智能化计算机方向发展。第一代是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5)。这个时期的计算机使用电子管作为逻辑元件,主存储器采用磁鼓。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磁带。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方面。其特点是体积庞大,耗电量大,运算速度慢,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ENIAC是这个时期的代表。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1956-1963)。主要使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以磁芯作为主存储器,外存储器开始使用硬磁盘。由于计算机的逻辑元件采用晶体管作为逻辑元件,体积、功耗已大大减小,运算速度已提高到几十万次每秒。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第三代是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1)。此时的计算机,其逻辑元件已开始采用小、中规模集成电路,继续以磁芯作为主存储器,而外存储器开始采用软磁盘。运算速度已达到每秒百万次甚至几百万次的水平。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上遍及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等领域。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自1972年以后)。由于大规模集成技术的应用,使这一代计算机比前几代有了更快的发展,其趋势是大型化和微型化。这时的计算机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磁芯存储器基本被淘汰,普遍使用了半导体存储器,而外存储器中的硬盘及软盘得到了迅速推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及可靠性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功能更加完备。应用更为广泛,计算机网络软件、数据库软件相继出现。第五代计算机是为了适应未来社会信息化的要求而提出的,与前四代计算机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讯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智能计算机系统,真正实现人脑功能的延伸。(二):算术运算、关系运算、:(支持人-机交互)(三)介绍计算机的主要应用1、科学计算(数值计算)由于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从而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科学、气象、地震、造船、建筑等领域。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了解历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42 KB
  • 时间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