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案例分析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案例五 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弥尔顿《失乐园》中所描写的加帆车,只是一个“小小的故事”,而且总共只有三行诗,即诗人把撒旦比作一只雕,从喜玛拉雅山飞下,想飞向印度去猎取食物:途中,它降落在塞利卡那,那是一片荒原,那里的中国人推着轻便的竹车,靠帆和风力前进。诗中的“塞利卡那”,即丝绸之载中国加帆车的是西班牙人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风物史》(出版于1585年)。1588年,英国人帕克再将此书译成英文,文中写到:“中国人最善于发明,他们有各种张帆而行的车辆……从中国进口的布匹和陶器上,绘着这种车,足见这种图象是有实际根据的。”十多年后,于1596年出版了荷兰航海家林硕吞《东西印度群岛游记》,两年后出现的英译本中,也记载了中国人“制造并使用带帆的车辆”。作者又根据十六七世纪西欧舆地学家在绘制地图时所加上去的加帆车,再作考证:计有荷兰的、英国的多张加帆车插图,并都在弥尔顿之前流传于世。同样,论文还考证了在弥尔顿之前,欧洲的一些数学家和工程师们(如比利时人斯特文等)一再“仿造”中国的加帆车的史实,来证明“这种从中国来的刺激”,“在欧洲即使不是家喻户晓,也是广为人知了”。论文在地理、游记、舆地与工程方面,对中国加帆车在欧洲十六七世纪产生广泛影响的事实进行考证后,又进一步考证了英国文学中先于弥尔顿接受这一影响的事实。英国剧作家、诗人本·琼生(约1572-1637年),在他的假面剧《新大陆新闻》(发表于1620年)中,就已经提到了中国式“随风转”的“手推车”等。论文在完成了对欧洲的考证后,再回头考证了中载。最早是《博物志》和《帝王世记》。然而,这篇论文就考证影响渊源最显功底也是最为关键的则是,斯特文仿制加帆车是受到中国明代朱载堉(1536-1611年)的启发,这是明代西方来的冒险家与传教士带回欧洲去的,尤其是十六七世纪在欧洲相当流行的黑林写的《小宇宙志》,使弥尔顿得此知识,因为这部书中写有“中坦,货车和车乘张帆而行”。而弥而顿诗中的“地名多采用此书的拼法”,可以证明弥尔顿接受影响的具体环节,正是这些材料。通过这样的由欧洲到

案例分析弥尔顿《失乐园》中的加帆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86259182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