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中提高,在学习中成长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严明课程教学改革已成国际教育改革的主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新课程已进入了实验学校。同时,国家的课程计划与课程管理的变革,也给地方和学校留出了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如何提高研究能力?如何开发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自身工作来看,教研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岗位,责任和要求都很高。为突破狭隘的地域视野,用全球化的视野来认识世界的变革趋势与发展方向,合理拓展课程资源,有效探究教改,促进专业成长。近阶段我不仅读了推荐书目中的《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还读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解课程》、《教师行动研究》和《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以及从国外寄来的《PHYSICSCONCEPTSANDCONNECTIONS》的学科原版等书籍,我从中获得很多启示:在教学反思方面: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反思帮助教师把经验和理论连结起来,从而更加有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教师应当成为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学生的优秀的诊断者和观察者”。在行动研究方面:行动研究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研究的实践者”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一起。行动研究的起点是对教师自身实践的不满和反思,研究的对象是现实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研究的过程是为了改善现实的实践,研究的结果则是切实改变了现状。行动研究不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方法与模式。我用所学到的方法,申报了一项区级教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研工作的研究”,也许它还达不到区级标准不能立项,但我仍会在行动中探索,这本身也是一个“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让我最为共鸣的是“教学是要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愉快中记忆、在思维中深入、在想象中升华、在失败中反省、在探索中提高”,这也使我有了哲理的提升。作家梁晓声说:“读,是一种幸福。”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的朋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则建议:“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确实,通过读书,可以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的尴尬境地!达到教育教学游刃有余的境界。我在“读书受益,读书开心”这方面的感受较深。回顾自己读过的书的类别、时期与目的。刚上讲台,读的主要是物理教学期刊,每年自费订阅两种,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或《中学生数理化》等,连续有10多年,那时是为了把握教学动态,学习别人的教法与经验,使教学例题具有新颖性和代表性,吸引学生。达到了预期效果,有时还有意外的收获,高考复习和全国物理竞赛辅导的选题思路有时与命题专家不谋而合。我很幸运,遇到很多好学生,在普通完中、在重点中学都有学生让我获得上海市物理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证书。学生对我也很信任,即便是在普通完中,我教的班级升到高三几乎都加试物理。后来在读书中明白自己做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一:“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也和他所说的教育技巧相吻合,即:“能够把少年‘栓’在你的思路上,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读了很多文章,学到很多经验,自己也有了一些想法,便开始投稿。第一篇是关于全国教材的两点改进建议,就幸运地被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物理教学
在读书中提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