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及建议.doc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及建议【摘要】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项涉及政府、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加强文化内涵的先进性,文化目标的远见性,文化意识的优化性和文化设施的标志性。笔者对自己所在县区进行了剖析,浅谈了自己的思路及构想。【关键词】文化事业发展;群众文化;农村文化近年来,东营市利津县以发展文化事业、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为己任,加强以节庆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为内容的社会文化建设,使社会文化常办常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一、全县文化工作基本情况1・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利津县依托凤凰广场、社区、农村文化大院等活动阵地,利用各种节庆纪念活动、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消夏文化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连续举办了10届全县民间文艺调演、元宵节灯会和焰火晚会。口2007年以来,将专业文艺活动、群众文化活动与农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广泛开展了迎新春晚会、文化下乡、“美丽凤凰城、文明新利津”、“歌颂伟大祖国、共建和谐家园”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怎民”演出活动。2•农村文化口益繁荣。坚持将新农村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通过推进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组织“三下乡”活动、电影进农村等形式,切实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获得了农民的广泛好评。每年组织送文化下乡100余场次,每年为农村放映优秀影片6000余场次。各乡镇、各村依托本地的产业优势和民间习俗,组织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原虎滩乡利用冬枣产业基地,举办利津虎滩冬枣采摘节,提升了人气,促进了产业发展;原北岭乡着力打好“文化Z乡”品牌,邀请北岭籍在外文化名人举办了文化作品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汀罗镇毛坨村依托文化广场,定期举办健身和文体活动;利津镇大北街村积极挖掘保护传统民间表演“虎斗牛”,被列为全市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逢年过节深入各村展演,深受群众喜爱。3•阵地建设稳步发展。目前,全县建有博物馆一处,公共图书馆一处,公共文化馆一处。全县建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8处,文化大院全覆盖,兼职文化辅导员100余人,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津分中心1处、乡镇基层服务站点7处、村级基层服务站点512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二、文化建设发展不足和问题利津县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队伍的现状与新形势下文化事业的发展不相适应。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从事文化工作人员的年龄、文化结构也不合理。年轻专业技术人员和艺员引进怵I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二是文化事业的投入与文化事业发展不相适应。虽然近几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从文化单位运行的状况来看,经费投入依然不够,文化单位运转比较困难。三、今后工作思路及构想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一项涉及政府、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了加强文化内涵的先进性,文化目标的远见性,文化意识的优化性和文化设施的标志性,确立了以下文化建设发展设想:1・完善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乡镇(街道)、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继续完善提升建成的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功能;二是完成“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全面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三是完善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投入设施设备及数据库建设和8个乡
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及建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