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执教者:陈晓秦教学时间:5月7日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根据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她。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教学重点:经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借“箭”,理清脉络,《三国演义》片头曲。百年历史,百年战乱,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里塑造了许多英雄,数不胜数,更有智慧充满其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小故事。:草船借箭(理解“剑”与“箭”)。二、,理清故事脉络。,感受人物形象。,交流读书体会。三、,完成故事主要内容填空。提问:课文围绕着什么展开?(明确课文围绕着“箭”展开。)各路人物纷纷登台亮相,斗智角力。看看出现了哪些人物呢?明确课文中出现了:周瑜、诸葛亮、曹操、鲁肃。提问:围绕着“箭”,她们分别做了什么?故事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呢?理清脉络。引领学生明确:起因周瑜“逼箭”(为什么:忌妒);经过鲁肃“助箭”、诸葛亮“借箭”、曹操“送箭”;结果诸葛亮“交箭”。诸葛亮成功“交箭”,出示句子:课文最后一句。板书:,勾画重点语句来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四、反馈交流诸葛亮“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相机板书)。。。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出示重点语句。五、《三国演义》的小故事。《三国演义》的歇后语。六、总结升华幻灯出示: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如此收课,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拓展了知识领域。板书设计:知天文诸葛亮晓地理神机妙算识人心课后反思:从《草船借箭》谈有效课堂三维目标的达成小学高年级语文教研组陈晓秦今年寒假中,我初步学习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书中为我们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感觉与自己的教学实际非常接近,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今教完《草船借箭》一文,这种感触更加深刻。现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一、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草船借箭》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总目标:知识与能力:,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推却、迟延、探听、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过程与方法:,品读感悟。、演、议结合,深化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时目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故事发展脉络。第二课时: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第三课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交流读书情况(三国故事、成语、歇后语等)。。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要“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因此说,落实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必须整体考虑,三维目标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神机妙算”设疑导读,以词绕文,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人物形象。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它经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本课时我以重点句“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她!”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先让学生说什么是“神机妙算”?然后又回归到文本里,把关键词“神机妙算”与诸葛亮联系起来,理解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句子,而且从“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三方面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紧紧抓住文本去读,在品词评句中落实“知识与能力”的训练,在品词评句中感悟人物形象,也为情感目标的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