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高尚师德、有修养、有境界的教师 通过学习几位老师的讲座深受感触,作为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身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说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育的基石 教师是社会的表率,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以他自己的品行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并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知识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为重要。 (一)师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高中阶段是人生中道德品质形成、发展和定型的重要阶段,教师的人格和道德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形的感召和无穷的动力,对学生的心灵具有强烈的辐射力、震撼力和同化力。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对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人的道德品质更加关注,在人才的评价中把道德水准放到第一位。 受市场经济中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少数人、少数教师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些教师职业理念和职业信念动摇,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发展”与“工作利益的关系”,“教书”与“育人”的关系,进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的道德水准下滑,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比例的增高。 在我们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的人没有把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中的太阳,当成自己的理想追求。而只看眼前的利益,对成绩好的学生、能给自己带来成绩和利益的学生,迁就和迎合,无原则、不切实际地夸奖,而对一些成绩差、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不能正确公正对待,有错误时不分青红皂白,不惜伤害学生的自尊,加大惩治力度,不计后果。这些人忘记了做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面对每个学生,不能面向全体。只顾自己教学成绩的名次,班级考核的名次,没有从长计议,没有远大的理想,只有现实的实际利。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一个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教师,如果他的职业能力低,文化素质低,在工作中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如果职业道德沦陷,那么他的能力文化素质越高,对教育、对社会的危害和破坏就越大。所以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所以说道德素质是教师素质的核心。 (二)有爱才是教育,有爱心才是教师 一位哲人说:“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以读完;说在嘴上的爱,一转身就能忘记;而唯有教师和母亲的爱是写在大地和天空,永远藏在心底的。”教师的爱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尊重、关爱、信任和平等的态度。它浸润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如果教师没有了爱,就没有了真诚,任何模式、任何方法的教育都是无效的,不管它有多新;如果教师没有了爱,就没有了责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不管它有多美。 教师的爱具有特殊的内涵,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学生,有爱才是教育,有爱心才是称职的教师。 (三)身教重于言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座右铭“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曾激励了无数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有志者。 教师的一言一行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刻观察着教师的一举一动并在某些方面进行模仿。教育本身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人带动人,以
做一个有高尚师德有修养有境界的教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