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市场综述与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债券市场综述概述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的本质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投资者(或债券持有人)即债权人。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而向债券投资者出具的,而且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债券市场是发行和买卖债券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债券市场是一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能够为全社会的投资者和筹资者提供低风险的投融资工具;债券的收益率曲线是社会经济中一切金融商品收益水平的基准,因此债券市场也是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载体。能够说,统一、成熟的债券市场构成了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基础。债券市场功能(1)融资功能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具有使资金从资金剩余者流向资金需求者,为资金不足者筹集资金的功能。中国政府和企业先后发行多批债券,为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国家的许多重点建设项目筹集了大量资金。在“八五”期间,中国企业经过发行债券共筹资820亿元,重点支持了三峡工程、上海浦东新区建设、京九铁路、沪宁高速公路、吉林化工、北京地铁、北京西客站等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重点建设项目以及城市公用设施建设。(2)资金流动导向功能效益好的企业发行的债券一般较受投资者欢迎,因而发行时利率低,筹资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业发行的债券风险相对较大,受投资者欢迎的程度较低,筹资成本较大。因此,经过债券市场,资金得以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3)宏观调控功能一国中央银行作为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部门,主要依靠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和利率等政策工具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其中,公开市场业务就是中央银行经过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国债等有价证券,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经济过热、需要减少货币供应时,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收回金融机构或公众持有的一部分货币从而抑制经济的过热运行;当经济萧条、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中央银行便买入债券。增加货币的投放。中国债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以柜台市场为主到以场内市场为主再到以场外市场为主三个阶段。1988年至1990年施行的国债柜台交易经过个人摊派的方式来发行,投资主体个人化,交易模式为场外交易。自1990年交易所成立到199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设立,大量的交易经过场内市场进行。交易所方式满足了个人投资者对小额度、标准化、信息公开、风险防范的要求,市场交易量增长。1997年开设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虽然为金融机构搭建了场外交易平台,但由于机构投资者把债券市场错误的定位为资金调剂市场,加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尚未成熟,对询价交易操作缺乏经验,债券交易仍经过场内市场进行。之后,随着金融改革措施的推出,促使金融机构的投资目光转向债券交易,询价方式的场外交易日益活跃,并于年场外市场交易量超过场内市场。至此,中国债券市场最终形成了以场外市场为主、场内市场为辅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债券市场现状及问题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
债券市场综述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