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时节养生技巧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在今年1月20日。大寒时,太阳到达黄经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寒冷的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此时天气寒冷到了极点,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大寒的养生在于「藏」,此时我们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还需要有适当的饮食进补。中医认为,寒气容易损伤我们的阳气,人体五脏中肾阳最强,冬日养肾正是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之势,调节身体以抵抗寒冷,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大寒为“冬三月之末”,此时正值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冬季,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又与立春相承接,在这个承前启后的时节里,大自然阴气极盛,阳气沉降到极点并准备生发,大寒节气虽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但却是一年”运”、“气”循环变化的开始,做好大寒时节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大寒养生五法1、精神:心情舒畅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2、起居:早睡晚起“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3、生活:睡前洗脚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4、运动:日出后运动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5、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
大寒时节养生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