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召唤宗璞抒情散文作者简介宗璞,原名冯钟璞,笔名绿蘩、任小哲等。现代女作家。其作品《三生石》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园于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他们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一个英国军官从一座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写作背景:?本文创作于1979年岁末,时值党的改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响。因而,本篇的主旨是号召每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圆明园是废墟,是历史的见证,凭吊它,怎能不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面对废墟作者感慨万千,她感悟到了“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明确:“召唤”原意是号召人来,在这里有一种警示的意思,一再告诫人们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只有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将祖国建设的富强,才不至于落后挨打,重蹈历史覆辙。探讨以下问题:《废墟的召唤》指的是哪?写了什么内容?召唤了什么?(3)________: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废墟(4)凝固:比喻固定不变;停滞(5)________:曲折连绵。迤逦嗫嚅(6)________: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7)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8):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9):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10):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11):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12):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如泣如诉若无其事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瞬息万变全文分为四个部分:一.(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二.(4-10段)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三.(11-19段)向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人)呼唤,要投身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去。四.(20-21)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废墟的召唤-课件PPT(演示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