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刘绍棠教学目标: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教学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教学设想:教学程序总体设计按纵横结构展开。即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纵线”,由对文中所写旧时习俗的了解,引起对现今过年习俗的思考,进而激发对未来过年方式的憧憬。“横”则指以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为主题构成的概括习俗、比较异同、探究联想三大板块。教学方法: 1、在教学中,主要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2、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3、坚持以“读”为本,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学会朗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媒体播放《新年好》,师生同唱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2、媒体出示图片,启发学生谈过年感受,产生了解过去过年情形的欲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学。二、整体感知1、大家回顾一下以往我们过年有那些活动?现时的年:①放鞭炮②拿压岁钱③吃团圆饭④守岁⑤拜年⑥贴春联⑦看春节晚会现在,我们把我们的过年暂且放一放,一起到作者的家乡——北京郊外运河边的村庄作一次民俗风情游,去过一个旧时的年。2、放声朗读第四节,在朗读声中观摩农家过年的活动。(1)朗读之后,先各自质疑再小组成员互相答疑,然后每个小组提交一个问题小组间质疑并解答,如有意见不一时,老师可加入讨论。(2)提问大家▲大家在村庄里看到了几幅过大年的场景?旧时的年:①炒年货②吃腊八粥③买糖果④挑绒花⑤杀牲畜⑥备糕点⑦送灶王爷⑧换门神⑨守岁⑩拜新年▲观摩了这十项过年活动,你们最想参与其中的那些活动?说出你的理由。(答略)▲从作者家乡过年的场面看我们民族过年的风俗,除了欢天喜地的饱尝一年的劳动成果外,在丰富隆重火热的气氛中,还寄托着那些期盼?①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劳动成果;②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③合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关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3、课文只是个引子,她激发了我探求“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兴趣,于是我借助网络查到了好多资料,比如,作者只写到正月初一百家拜年就嘎然而止了,资料告诉我正月初一才刚刚开始过年呢;小时候过年都要掸檐尘,以为只是图个清洁,现在才知道“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典故。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旧时的民风、民俗。三、拓展延伸,比较今昔1、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的感受。2、现在的年是怎么过的?与过去相比哪些过年习俗已消失或被发扬光大了?现在过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方式?(同桌讨论、学生交流:挑绒花、除夕夜等等变化比较大;新的过年方式如:网络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游……)3、针对这种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1)课文作者刘绍棠对过去的过年有着怎样的感受?(学生答:留恋、怀念)要求找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的感受。(2)教师充当主持人,以“过年大家谈”的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切身体会,学生展开辩论。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寄托的文化内涵谈感受。(3)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畅想未来的年会怎么过。四、激发问题意识,形成探究课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说说对过年的哪些问题产生了兴趣,还形成了哪些新的问题?(学生大致想知道的有:过年的由来
本命年的回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