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英博沽售青岛啤酒.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英博沽售青岛啤酒来源:证券市场周刊作者:陈晔(作者其他文章)日期:2009年02月21日文章内容:2月5日,青岛啤酒(600600)股东正式公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交易完成后,%的股份。英博集团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啤酒制造商,旗下拥有超过200个品牌,其中skol和brama都进入全球前十大品牌,并跻身全球前五大消费品生产商。英博在中国有20家啤酒厂,基本以人均啤酒消费量高的东部富裕地区及沿海城市为据点,在江浙地区,英博旗下拥有宁波KK、温州双鹿、台州石梁、衢州新国光、南京金陵等子品牌。青啤优势不明显青岛啤酒是国内啤酒业龙头,在国内拥有行业第二大的生产能力,其品牌价值在国内也属首屈一指。但青岛啤酒依然身处啤酒业的战国时期,自身优势并不明显。经过1980年代的快速增长时期后,啤酒厂家最高时达到848家,市场严重供过于求,于是各方只能大打价格战。截至2007年,该数量已萎缩到215家,其中前三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40%左右,前十大达60%左右,年产量60万吨以上企业占80%左右,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然而,相较国外成熟市场,这样的产业集中度依然偏低。2007年,美国前五家啤酒企业的市场集中度达到84%。国内啤酒行业整合无疑也会朝着美国和日本的方向发展,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最后可能只有几家最大的企业能够存活。一个行业发展成熟与否,最集中的反映就是行业龙头是否拥有定价权。而就国内啤酒业来说,即使包括青岛啤酒在内,也都缺乏产品定价权,依靠低价赢得消费者。这就意味着,国内啤酒企业只能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营销费用、降低毛利率水平。 2007年,%,;2008年,%,但营销费用继续上升,。在此情形下,啤酒业的竞争注定是一场成本控制的游戏,即谁能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控制住营销费用和管理费用,谁就有可能最终胜出。一位业内人士说,由于青岛啤酒之前进行了大规模收购,加之整合未能及时跟进,这是造成其管理费用高企的重要原因,预计这一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存在。无法兼容? 如果说国内啤酒行业所处市场格局及发展阶段是英博出售所持青岛啤酒股权的外因,那么,英博在中国的“倒金字塔”型布局则是内因。 2008年7月,英博集团以5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AB公司,当时这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啤酒企业,还只是全球老二。这宗收购之后,英博在中国的布局渐渐成型:旗下的百威啤酒雄踞高端市场,哈尔滨啤酒和雪津啤酒则占据中端市场;而低端市场则由旗下的宁波KK、温州双鹿、南京金陵等地方性品牌把持。而截至2008年,青岛啤酒自身也已形成“1+1”型品牌战略,即中高端主打青岛啤酒品牌,低端则是山水啤酒。招商证券食品饮料业研究员朱卫华认为,青岛啤酒的定位某种程度上与英博业已形成的“倒金字塔”格局相冲突,其很难将青岛啤酒纳入已有的体系之内。 2007年,合并之前的英博和AB公司各自在中国的销量分别为334万吨和282万吨,%%。这意味着合并之后,%的份额而居国内第二。此外,据称

英博沽售青岛啤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ufutaobao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0-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