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柳江盆地大地构造背景.ppt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柳江盆地形成演化的大地构造背景班级:地质08-7班姓名:王玉学号:2008052813侏罗纪以来的形成演化一、侏罗系—燕山运动在本区以东西向挤压作用为主1、南北向的褶皱作用南北向的延伸的逆冲断层作用和北西、北东方向的共轭走滑断层作用。2、岩浆活动强烈,对本区构造起决定性作用。3、发育陆相碎屑岩和各种产状岩浆岩,以中性为主,表明具有弧后构造背景,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强烈的推挤作用造成二、新生代差异隆升阶段1、显著地差异隆升,盆地周缘(西、北和东部山区)表现为强烈隆升作用,中部地区隆升作用相对偏弱2、构造上表现为正断层的普遍发育,但规模较小。3、“河流回春”,多级河流阶地,在山顶残留古夷平面侏罗纪以前大地构造背景一、太古代前地槽发展阶段地壳构造已有一定的分异, 形成了一套受过程度不等的区域变质、花岗岩化、混合岩化的片麻岩建造, 如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等组成结晶基底, 但盆区仅见到上述岩石呈残留体赋存在混合花岩中的部分,通称绥中花岗岩中。二、新元古代为裂陷槽发育阶段华北克拉通裂陷槽的组成部分主体在中、新元古代发育,沉积长城系、蓟县系、青白口系地层,由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本区处在燕辽裂陷槽的东部边缘缺失中元古届长城系、蓟县系及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的下马岭组,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海相碎屑岩直接不整合到太古界地层之上三、震旦纪—二叠纪为地台发展阶段大面积相对稳定的升降运动, 接受地台型沉积。震旦纪景儿峪期为初始期,沉积有灰白色石英砂岩等。寒武纪开始进入和缓期, 构造一地貌反差小, 沉积了一套岩相、厚度都十分稳定的浅海相碳酸盐建造。中奥陶世初, 隆起遭受剥蚀。中石炭世进入稳定期,形成海陆交互相沉积, 其中有含铝土建造和含煤建造, 一直延续到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时地壳抬升,遭受剥蚀。四、中生代燕山运动以来为地洼发展阶段大幅度隆起差异升降强烈, 出现陆相沉积。早侏罗世初期, 老构造层在拱裂作用下产生拱曲、褶断, 形成柳江向斜盆地。盆地中的沉积物主要为含煤建造。中侏罗世进入激烈期, 构造反差加大, 火山活动激烈。有多次岩浆侵入、多次火山喷出活动, 断裂构造发育, 而且多为高角度逆断层。现阶段仍为华夏型地洼区余动期。柳江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对其形成演化的影响1、太古代混合花岗岩构成该区域结晶基底,其后本区长期处于隆升剥蚀状态直至新元古代晚期2、裂陷槽发育阶段部分地层缺失,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海相碎屑岩直接不整合到太古界地层之上3、古生代地台盖层阶段,升降运动层级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下古生届陆表海沉积稳定碳酸盐岩上古生代海陆交互相及陆相碎屑岩地层组成,末期海西运动使本区遭受南北向挤压,形成东西向褶皱构造,总体构造不强烈,只在局部地区发育4、中生代印支燕山运动东西向挤压形成南北向褶皱及逆冲断层和共轭走滑断层,岩浆活动强烈5新生代差异隆升作用导致实习区强烈隆升,中部与边缘隆升程度不同,正断层发育

柳江盆地大地构造背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swng3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