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汉阳陵导游词.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汉阳陵导游词汉阳陵导游词篇一:汉阳陵导导游词汉阳陵导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汉阳陵进行参观,我叫XX,是各位参观期间的导游员,我一定会竭诚为大家服务,在此先祝愿各位在汉阳陵游览的愉快。阳陵是汉景帝与王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从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始建寿陵起,到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王皇后入葬,阳陵修建时间长达28年,当时正值西汉盛世——“文景之治”时期。汉景帝刘启,他生于公元前188年,死于公元前141年,为西汉第四代皇帝。他32岁时(前157年)即位,在位17年。他在当政期间顺应历史潮流,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西汉王朝的经济进一步繁荣,国家安定,百姓富足。景帝与其父文帝的开明统治被后世史家称为“文景之治”。汉阳陵博物苑是依托西汉景帝刘启陵园建设的大型汉文化旅游核心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共分为考古陈列馆、宗庙遗址、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和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等四大展区。博物馆内展出一千多件西汉文物,有各式兵器,印章,瓦当,最著名的莫过于汉代彩陶了,阳陵出土的人物陶俑大小相当于真人的1/3,可是每个彩俑,却表情各异,高约62厘米,伴随陶俑出土的箭、弩机、戟、矛、剑等兵器以及工具、车辆、货币,均按陶俑比例相应缩小,制作得十分精巧。陶俑均赤身裸体且没有双臂。据研究,这些陶俑在刚刚完工时都身着各色美丽的服饰,胳膊为木制,插入陶俑胳膊上的圆孔,以便木胳膊可以灵活转动,但经过千年的风霜之后,衣服与木胳膊都已腐朽,因此只剩下了裸露而残缺的身躯。兵马俑的队伍中有一部分是女子,大多面目清秀,身材匀称,但也有一些颧骨突起,面貌奇异,可能是当时的异民族兵员。比起秦始皇兵马俑的肃穆与刚烈,阳陵汉俑显得平和而从容,正反映了“文景之治”中安详的社会氛围。我们现在就到阳陵封土堆前参观一下。西汉共有11位皇帝,除过白鹿塬上文帝的霸陵和少陵塬上宣帝的杜陵,其余9位皇帝的陵墓均自西向东分布在高亢宛延的咸阳塬。阳陵位于汉家帝王陵阙最东端。我们西面这个大的封土堆,就是汉景帝刘启的陵墓——阳陵。“陵”字的原意指高大的山,此字后来成为帝王墓葬的专用名词,就是要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我国封土为坟的葬俗大约始于周代。从战国中期到汉代,我国帝王陵墓采取“堆土为陵”的形式,阳陵封土堆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阳陵坐西朝东,四周有一方形的夯土围墙,象征着景帝在阴间的宫城。围墙的四个阙门,象征着宫城的四个城门。在宫城正门东阙门外,有一条宽阔笔直的大道——司马道,它是供景帝灵魂出入的神道。王皇后陵位于帝陵的东北方,体现了汉代帝后同茔异穴的丧葬制度。我们先看停车场边这两块巨大的木牌。西边的木牌上是汉景帝陵园遗址的复原示意图。图中的复斗形封土堆高32米,底长170米,底下是阳陵地宫,里面长眠着西汉一代明主景帝刘启。西汉帝王的墓葬主要用木椁玄宫的建筑方式。帝陵的封土堆周围,分布着81座陪葬坑。钻探和试掘表明这些坑内有大量的骑兵、步兵、动物等各类陶俑及陶、铜、漆器等生活用具和兵器、车马等。陵园四周有夯土围墙,四墙中部均有三出阙门。阳陵的地宫及封土堆象征着景帝在阴间的皇宫。封土堆四周呈阳光般向四周辐射的81座从葬坑,象征着守卫皇宫的御林军,处理日常事务的百官衙门,供景帝日常生活享用的六畜及为皇帝嫔妃们服务的宦官宫女等。陵周的夯土墙象征着宫城围墙,四个阙门象征着宫城的四个城门。我们再把目光移到东西的木牌上,便可看到在蓝天白云之下,雄伟的阳陵封土堆拔地而起。剖开封土堆四周尘封的黄土,便可看到在一座座长短不一,间隔有序的从葬坑内,站立着一排排持戟拥盾的武士,婀娜多姿的宫女;徜徉着一群群肥壮的牛羊,温顺的家禽家畜;珍藏着帝王嫔妃们享用的奇珍异宝及生活用具??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我们再向西看,这面斜坡上两个高大的夯土堆便是帝陵陵园正门东阙门的遗址。左面的南阙门已按发掘的遗址和汉代的画像石资料进行了保护性的复原。阳陵南阙门遗址是我国目前考古发掘中年代最早、级别最高的三出阙建筑遗址。这种由一主阙、二子阙组成的三出阙,为皇帝专用。它的发掘对研究我国门阙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及对后世建筑风格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现在到发掘现场去参观。目前,考古工作者只对帝陵东侧的部分从葬坑进行了试掘。这些坑为隧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这是帝陵东侧第13号从葬坑。它长94米,宽3米左右,中间由一道隔梁把它分为两个部分。这里是东半部分,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出,这里埋藏着两层动物幼崽俑。上层多为绵羊和山羊羔,下层多为小猪崽,中间原有一层棚木隔开。汉代对宫廷肉畜的挑选原则是选幼不选壮,选壮不选老,一般在动物幼崽生下3-6个月后便进行屠宰。汉代没有现在的冷藏设备,御厨所需之肉当天屠宰。此坑的东半部分象征着专为宫廷提供肉畜的皇家饲养场。我们现在来到了13号坑的西半部。这里

汉阳陵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294838662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0-03-2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