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参观学习心得体会.doc课改为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赴山东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漳县石川中学包海渊9月22日至28日,我们一行84人,在县教体局李虎龙局长的带领下,先后来到山东省聊城市在平县杜郎口中学、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济南中学参观学习。观校园、看课堂、听讲座,感受深刻,收获颇多。走进这几所学校,我被浓浓的校园文化气息所感染,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教育的奇迹”。学校的标语牌、画廊,教室既是宣传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标语牌内容体现的是与新课改相吻合的警示语或宣传语,既有校长的题词,又有班主任或教师的寄语,更有学生们自己话语。“人人参与,个个展示。激活思维,释放潜能。自主学习,个性发展”。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这里没有讲桌和讲台,三面墙壁全是黑板,教室外一面墙壁也是黑板。师生同在一方空间,同处于一个平o而且课堂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唱歌、或讲解、或朗诵,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学生的发言几乎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情景,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和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其精神之抖擞,精力之集中,思维之活跃,令所有步入课堂的听课者都为之激动不已。这次参观学习,虽然时间很短,但我的感触很多。杜郎口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为什么这样一所濒临撤拼的薄弱学校,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中学校长,一支素质参差不齐的教师队伍,一群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会创造出教育的奇迹?关键是他们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兴奋点和着力点,师生形成了合力,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一、改变了学生学习的环境在教室里撤走了讲台,搬走了讲桌,老师放下了尊贵的架子,师生成了学习的共同体,如果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有疑问就不会主动发问;改变了排位方式,学生对桌而坐组成了学习小组,改变座位即“名片”的状况,有效保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结成了帮扶对子。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信,勇于挑战对方和接受挑战;四面黑板充分利用,全班同学有了自己板书的地方,写在本子上的是作业,写在黑板上的则是学生的作品。二、 改变了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只是播撒了种子,收成怎么样,只能听天由命。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全新的。教师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一个个淳朴、天真、有追求、有思想的鲜活生命,他们在课堂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受着生命的价值,他们“
山东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