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墨总第期
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
吴绍忠,李淑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情报学系,北京
摘要网络舆情反映了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是国家管理者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通过设
立网络舆情预警等级,设计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遵循网络预警的
工作流程,就可以发现网络舆情,掌控其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从而准确预警,并
及时采取预控措施进行引导, 以保障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预警指标体系;预警工作流程
中图分类号.
有足够的敏感,并以恰当的方式进行舆论引导,减少社会
引言
震荡。”另有研究者认为:“舆情即民意情况,涉及公众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已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热点问题的公开意见
经成为人们发布、交换、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网络外露的部分或情绪反应既可能外露又可能不外露的
本身的虚拟性、,互联网已经部分。”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如下认识: “舆情是指在一定
成为人们情绪表达、宣泄及交流的重要平台,而其中的社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会政治态度在网上表现出来就是网络舆情。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如果把中
网络舆情反映了民情民意,在为国家管理者决策提供间的一些定语省略掉,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
参考依据的同时也存在引发社会问题的风险,尤其是国内这一定义将舆情界定为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突出了民众
外敌对势力经常利用互联网,别有用心地煽动不良情绪或与国家管理者之问的关系,抓住了舆情的核心,因此本文
发动串联,以期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因此,研究如何发现在以下的论述中,也采用这一定义。
互联网上的舆情、做出预警并在必要时采取合理的预控措. 网络舆情
施,成为摆在相关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任何一种技术的出现及发展,或多或少会对社会生活
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网络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
舆情与网络舆情
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思考、交流和娱乐的方式。
. 舆情的内涵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交互影响,呈现出一种你
对于舆情的内涵,国内的研究者们有着不同的认识。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以网络为平台,通过新闻、评
有研究者指出:“所谓‘舆情’,实际上就是大众密切关心论、发帖、回复等为载体表现出来的舆情,就是网络舆情。
的热门话题或反映了某些社会心理的观点与看法,其较高现实生活中民众的观点和情绪在网络上反映而形成的
层次是‘思潮’,基本层次是隋绪’。大众传媒对此应该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相关部门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渠道。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安情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
号:。
作者简介吴绍忠一,男,云南昆明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情报学系副教授。
· ·
维普资讯
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典情预警机制研究
年月日,人民网以《谁为一个公民的非正常死网络舆情预警,就是发现对网络舆情出现、发展和消
亡负责》为题转载了《南方都市报》刊发的《被收容者孙亡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连续不问断地动态监测
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