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无讼社区”的老娘舅们——常州市高新(新北)区老娘舅调解室掠影□本报记者郑弋本报通讯员刘虹王晓芬王芳“有事就找老娘舅。”日前,记者在常州市高新(新北)区采访时发现,当地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常常冒出这么一句“口头禅”。“老娘舅就是舅舅。过去遇上兄弟分家、妯娌吵架等棘手纠纷时,大家都爱请老娘舅来主持公道!”高新(新北)区政法委副书记、司法局长凌建大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区高度重视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夯实“五调对接”的基础上,逐步打造“访调联动”等与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互动联动模式,在各镇(街)、重点村(社区)聘请德高威望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担任化解矛盾纠纷的“老娘舅”,构建一线人民调解实战平台。安置小区实现“无讼”同心同德社区是罗溪镇的拆迁安置小区,,占罗溪镇总人口的45%。由于部分居民文化水平较低、法制观念薄弱,导致矛盾纠纷频发、信访案件时有发生。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去年5月高新(新北)区政法委、法院、司法局与罗溪镇司法所联合,在同心同德社区大力开展“无讼社区”创立,极大降低案件诉讼率。偌大的社区怎能实现“无讼”?8月16日下午,记者带着疑惑走进了同心同德社区服务中心。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墙面上挂着的一块铜牌——老娘舅调解室。原来,这里就是常州市首个创立、当前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无讼社区”基地——诉前矛盾解决地。在这个基地,老娘舅们充分发挥在地方上较有威望、善于调解矛盾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调解社区纠纷,实现司法服务群众“零距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遏止在萌芽状态。据高新(新北)区法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创立“无讼社区”以前,同心同德社区每年诉讼至法院的纠纷案件不低于30起,而今年上半年仅有3起。罗溪镇司法所长毛志明也告诉记者:自老娘舅调解室挂牌成立以来,同心同德社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恶性事件,也没有发生过因处理不当引发上访的事件。“无讼”离不开老娘舅“‘无讼社区’并不是指社区没有一件诉讼案件,无讼是中国传统观念中关于诉讼的最理想状态。”高新(新北)区法院院长吴建者,“经过加大诉前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力度,降低社区的万人民事案件诉讼率指标,努力创立‘无讼社区’,离不开这些坚持在基层一线的老娘舅。”去年底,殷某在小区内倒车时将谢某撞倒,致其当场死亡。事情发生后,罗溪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及专职老娘舅调解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事故进行联合调解。死者谢某的家属悲痛万分,要求赔偿50万。但肇事司机殷某是一个外地来常的打工者,低收入、无家产,家中还有两个小孩,生活十分困难。而货车的保险最多可获赔13万元。殷某表示:“我真的没有钱赔,我宁可坐牢。”老娘舅们多次组织双方当事人协调,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可到了约定的签订调解协议时间,殷某却一直没有出现,并称“实在筹不到钱”。死者家属情绪十分激动,把肇事方和社区工作人员围困起来,扬言要采取过激行为。老娘舅们及时将情况向镇分管领导汇报,一面分别做死者家属和肇事者的思想工作,一面协调相关部门帮助筹措资金。当晚23时,她们经过向企业老板、个体组织等多方筹集资金,先行凑了4万元钱作为预付款。对此,殷某万分感动,经过亲戚朋友到处筹集资金。最终,双方于凌晨2时30分签订了调解协议。当前,调解协议已全部履行完毕。圆了社区的“无讼”梦在新桥镇
老娘舅调解工作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