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鉴赏复习目的:了解古诗形象的类型。掌握鉴赏形象的方法。掌握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思路。形象类型人()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人物形象鉴赏常见问题模式: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有怎样的情感?鉴赏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1、知人论世2、关注背景。3、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4、抓诗中所写景物。(三)答题步骤1塑造了怎样的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3表示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例1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寒冷、寂静(或:冷峭)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方法一: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例2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要分析人物形象,就要分析“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还要了解“老马识途”这个典故。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但依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方法二:抓住动作,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例3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1)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要点一)“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要点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还应说着远行人”既说明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也体现了家人对诗人的思念。(要点三)例4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chuílún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例5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经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她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经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经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她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方法三: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例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试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例7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示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人物形象鉴赏题答案组织(1)明确诗中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例8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①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②。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③!【注解】①关河:此指大散关、渭河一带。何处:不知何处。无踪迹可寻之意。②“胡未灭”:用《汉书·霍去病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语意。③“此生”三句:天山:这里代指西北边境前线。沧洲:水边陆地,常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指陆游退隐所住的镜湖之滨。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