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1一、判断题1、大乐必繁,大礼必复。(B)正确错误2、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A)正确错误3、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B)正确错误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比喻修养品德必须培养好心性。(A)正确错误5、“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A)正确错误6、《论语》是“四书”之一。(A)正确错误7、《名夷待访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B)正确错误8、乐从内心发出,礼在外貌上表现。(A)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题9、凡授书不在图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止可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传习录·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体现的教学艺术是(B)、小疑则小(C)、“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1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A)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先王治乐的原因是(A)、“乐”的起因是:(A)。、“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D)A.《大学》B.《易经》C.《论语》D.《礼记》16、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C)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17、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D)、“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漫坏他了”(《传习录下·门人黄直录》)。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是(D)、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23、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B)、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C),、“少年智则国智”后应接那一句(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B)、梁启超的籍贯是(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D)
国学经典与教育练习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