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与教育考试题一、判断题(共20道,每题2分,共40分)1、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正确2、强调师生相处应当自然和谐,要求学生不要对教师心存畏惧,并要求教师能带头“责善”的教育家是孔子。()错误3、颜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是指人要博览群书,不要接触世务,籍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错误4、孔子认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去伪存真。()正确5、黄宗羲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学校》、《取士上》和《取士下》三篇中。()正确6、王夫之认为所谓后天之性就是指人的自然之质。(错误7、黄宗羲和王夫之开创了清初经世致用的学风。()正确8、《对贤良策》提出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其教育作用是: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待教而后善。()错误9、梁启超把教育看作是振兴民族精神的最重要的途径。()正确10、一个人的聪明与坚强是在顽强的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11、朱熹认为,为学应当从博学开始,进而使博学与专精结合起来。()正确12、中学语文教材选有梁启超的作品《少年中国说》。()正确13、教育对于人民来说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教育就会有伤世风。()正确14、将天下正大底道理去处置事,便公;以自家私意去处之,便私。对“公”和“私”的正确说法是:用天下光明正大的道理去处理事物,便是为公;用利于自己的心意去处理事情,便是为私。()正确15、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错误16、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正确17、《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正确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错误19、颜之推主张父母在子女面前要严肃庄重,树立一定的威信,不主张父母对子女的慈爱。()错误20、《中庸》就是以“中立”的哲学理念为指导,以自然和社会的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44道,每题1分,共44分)21、王夫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C.《学记》2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国民教育之道之端”中“道”的意思是()。、方法25、颜之推特别重视为人之道的教育,最主要的主张是()。、“学而优则仕”体现了()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之一。、朱熹的“教人有序不可说等”的最准确理解是()。、朱熹:“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礼云:“欲不可纵,()不可满。”、自天子以至于(),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庸》是()四十九篇中的一篇。C.《礼记》3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不包括()。A.《广师说》3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传习
国学经典与教育考试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