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概况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对糖尿病作出了如下定义: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缺乏或相对缺乏所致的一种慢性内分秘代谢性疾病,以糖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未治疗状态下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糖尿病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载,早在《黄帝内经》中对糖尿病已有详细的记载,对糖尿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和预后都作出了论述,到汉代在《金匮要略》中把糖尿病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来对待,唐代《外台秘要》中最先记载了糖尿病尿甜的表现。而西方国家直到1672年才有土耳其人Areteus较系统的描述了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他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甜如蜜”,并详细记载了糖尿病患者从开始发病到病情恶化,直至昏迷死亡的临床过程。尽管欧州人直到17世纪才认识了糖尿病的特点,但在19世纪他们最早证明尿中排泄的是葡萄糖,从而最早揭示了糖尿病与葡萄糖代谢间的关系。糖尿病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即“三多一少”,并有疲乏无力、尿有甜味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常易并发心脑血管、神经、肾、眼、急性感染等病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在糖尿病领域不但其患病率明显增加,而且糖尿病的临床面貌在变化,概念在变迁。变化的原因中,一方面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群处于物质供应丰富、体力活动减少致脂肪积聚等有利于糖尿病发生及发展的环境因素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其涉及临床诊疗、普查的普及、代谢监控的完善、治疗药物的研发及应用、患者及公众对糖尿病认识的增长及综合早期防治措施的实行等对抗糖尿病发生及发展的因素的采用。认识今日糖尿病临床面貌的变化并由此溯源就能认识糖尿病专业近年进展的全貌。概括起来糖尿病临床面貌的变化、概念的变化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近年糖尿病病因研究进展迅速,已知致糖尿病的病因名目在不断增加。美国糖尿病学会(ADA)1997/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糖尿病分类中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四大类,其中1型糖尿病及特殊类型糖尿病又各有2个及8个亚类。此4大类糖尿病均存在异质性。异质性原因有二:一是深入研究发现了新的致糖尿病病因;二是对患者或家族成员未能进行详细临床调查,以致不同病因的糖尿病混杂在一种糖尿病临床表现类型中,例如仅以2型糖尿病临床特点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就可能隐藏着成人自身免疫中介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ODY等仅以糖尿病为主要表现的孟德尔遗传糖尿病、伴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及药物引起的糖尿病等情况。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证明对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及线粒体DNAnt3243A→C突变检测,就可见到约10%—15%患者并非2型糖尿病因此对每一例糖尿病患者仔细地进行病因诊断,是合理治疗的前提。(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是初诊糖尿病者的经典症状,近年由于健康查体逐渐普及与流行病学筛查的开展,经血糖筛查确诊但症状全无的糖尿病者明显增多。在我国上海社区成人全年龄段筛查中,约40%糖尿病者并无症状仅由筛查而确诊。如包括筛查所发现的空腹血糖异常(IFG)及/或糖耐量低减(IGT)在内,则约2/3血糖异常者没有症状。但是这些糖
糖 尿 病 概 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