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中国金融体系的特征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落后和贫穷的国家,货币化的程度均比先进工业化国家低。这表明,发展中国家以自然经济和物物交换为主。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都具有二元性质。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普遍落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府当局都对金融实行严格管制。-2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及其手段金融抑是指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对金融系统进行强制性的行政干预,造成金融体系的功能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正常地发挥作用,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金融抑制的手段主要包括:、-1货币与资本的互补性发展中国家经济单位的融资来源主要局限于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储蓄者也就是投资者。由于投资的不可分割,因此在进行一项投资之前必须进行较大规模的储蓄和积累。投资意愿越强,人们进行货币储蓄的规模也就越大,这样,货币余额与资本之间就表现为很强的互补性,即资本需求越高,货币需求也会越高。所以,在发展中一定时,如果意愿资本积累率(储蓄率)提高,实际货币余额与收入的平均比例也会上升。资本收益率上升,则意愿投资会增加;反之,若资本收益率下降,投资倾向也会下降。由于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与投资支出之间是同向变化的,因此,资本投资收益率上升会增加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在资本收益率一定时,假如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率提高,人们的内部积累率也会上升;反之,如果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率很低,这就会打击人们通过货币储蓄的积极性。过低的名义利率和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都会降低货币的实际收益率。提高货币的实际收益率会通过导管效应和资产竞争效应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导管效应是指,提高货币的实际收益率,会鼓励人们多储蓄,少消费,内源融资增加,会减少资本不足的约束,因而物质资本的投资也会增加。资产竞争效应是当持有货币的实际收益已经很高时,再进一步提高这种收益,往往会导致新的资产替代物质资本转向现金余额,因为这时持有现金余额更有吸引力了。
金融深化与金融自由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