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的研究.pdf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4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南开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根据《南开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管理办法》,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均须向南开大学提交本人的学位论文纸质本及相应电子版。本人完全了解南开大学有关研究生学位论文收藏和利用的管理规定。南开大学拥有在《著作权法》规定范围内的学位论文使用权,即:(1)学位获得者必须按规定提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印刷本及电子版),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研究生学位论文,并编入《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等场所提供校内师生阅读,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录检索、文摘以及论文全文浏览、下载等免费信息服务;(3)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南开大学向教育部指定单位提交公开的学位论文;(4)学位论文作者授权学校向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及其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电子出版社提交规定范围的学位论文及其电子版并收入相应学位论文数据库,通过其相关网站对外进行信息服务。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非公开学位论文,保密期限内不向外提交和提供服务,解密后提交和服务同公开论文。论文电子版提交至校图书馆网站::8001/。本人承诺: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纸质本论文的内容一致,如因不同造成不良后果由本人自负。本人同意遵守上述规定。本授权书签署一式两份,由研究生院和图书馆留存。作者暨授权人签字:陈茳2011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论文题目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研究姓名陈萍学号2220090161答辩日期年月日论文类别博士口学历硕士口硕士专业学位团高校教师口同等学力硕士口院/系/所法学院专业法律硕士联系电话Email通信地址(邮编):备注:是否批准为非公开论文否注:本授权书适用我校授予的所有博士、硕士的学位论文。由作者填写(一式两份)签字后交校图书馆,非公开学位论文须附《南开大学研究生申请非公开学位论文审批表》。南开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陈茳2011年10月17日非公开学位论文标注说明(本页表中填写内容须打印)根据南开大学有关规定,非公开学位论文须经指导教师同意、作者本人申请和相关部门批准方能标注。未经批准的均为公开学位论文,公开学位论文本说明为空白。论文题目申请密级口限制(≤2年)口秘密(≤10年)口机密(≤20年)保密期限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审批表编号批准日期20年月日南开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盖章(有效)注:限制★2年(可少于2年):秘密★10年(可少于10年):机密★20年(可少于20年)摘要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推进,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由此引发的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也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由于聚众犯罪是内容极为丰富的一大类罪,且在诸多理论问题上存在争议,很多学者热衷于对聚众犯罪的研究。但聚众犯罪涉及内容广泛、庞杂,在研究过程中涉及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往往只是一带而过,并没有作为重点讨论。本文将从理论概述、司法实践及实证分析三个方面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进行全面研究。聚众犯罪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的上位概念,因此要研究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必须要厘清聚众犯罪的一些基本问题。在本文第一部分,笔者在参考和借鉴已有观点的基础上,首先给出了聚众犯罪的概念,分析了聚众犯罪的特征。其次,分析了聚众犯罪和共同犯罪的关系,聚众犯罪分为单独犯罪的聚众犯罪和聚众共同犯罪,前者不属于共同犯罪,后者属于共同犯罪,但并非一定是必要共犯,还存在任意共犯的可能。再次,理清了首要分子和主犯的关系,得出对于聚众犯罪只需要按照分则条款的规定定罪量刑即可,无需援引主犯、从犯条款的结论。最后,研究了如何界定“聚众’’、“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其他参加者”等基础问题。在本文第二部分,笔者对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及聚众斗殴罪4个罪名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梳理,对司法实践中认定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和相近的罪名进行了比较,以解决上述罪名的具体刑法适用问题。在本文的第三部分笔者通过调研的方式,以大量数据为依托,分析了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的特征、发

扰乱公共秩序的聚众犯罪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79947457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3-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