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论文评选家庭中的金钱观教育中国人民走出饥寒交迫的年代,解决了温饱,并实现小康。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为了达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愿,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子女的要求,在孩子身上往往“花钱没商量”,对金钱常常是挥霍无度。而孩子在父母这种心理的误导下,思想观念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消费心理不断扭曲,呈现出一种很不好——“金钱是万能的,没钱寸步难行”的错误金钱观。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值得人们深思。第一、家长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幼儿没有直接消费的能力与条件,他们的吃喝玩都是由家长安排的,家长的消费直接影响着幼儿,要知道毫无保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以高档消费品换取孩子的欢心,给孩子大量的钱让他自由支配而不加以正确引导,这种情况并不说明对孩子的爱,恰恰相反,是在促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要注意:一、让孩子知道在什么地方消费,就是钱要花在干什么事情上。如:给老人买保险、把钱捐给“希望工程”等。这既能让孩子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培养孩子的爱心;又使孩子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个成员,不管钱花在什么地方,对自己会产生什么有益的作用,都与自己相关。就不会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坏毛病,同时也不把钱看得很重。二、让孩子参与消费。如:一起挑选玩具。了解什么玩具是物美价廉,既避免盲目追求高档消费,又让孩子在购物中明白节约用钱的好处,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三、不要用金钱作为奖励和惩罚孩子的手段。孩子在家中帮做家务或者有良好的表现时,不要用钱给予奖励,会造成一种错误观念:他会以为一切工作都要用钱作报酬。四、正确对待“攀比”,不要事事讲高档,追脱俗。现在的孩子攀比心非常强,极其虚荣,要面子。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手头有钱。父母为了让孩子不“低人一等”,“潇洒”的花钱。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财大气粗”,造成了孩子缺乏独立性,虚荣心极其膨胀。影响孩子长大后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家长让孩子明白节约的道理要告诉孩子钱是通过劳动得来的。如告诉他爸爸、妈妈上班就是劳动,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每天都在劳动。劳动是辛苦的,所以钱来之不易,不能乱花钱,要买需要的东西,要爱惜一切有用的东西。作为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工厂参观工人的劳动,引导孩子认识成人工作的辛苦,积蓄一点钱的不容易,从而教育幼儿尊重父母的劳动,不向父母提出过高的要求。第三、家长应鼓励孩子学会储蓄如今,三、四岁孩子已知道钱可以换玩具和糖果,要告诉孩子积少成多的道理。家长在家中设储蓄箱,让孩子把剩下的钱放入自己的钱箱,或把钱存入银行。要是想买东西时,就应该和爸妈商量,是否应该买,然后作决定。在帮孩子统筹安排压岁钱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品德,以及积蓄的习惯和理财能力。第四、家长应做勤俭节约的榜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子女既要进行“言教”,又要进行“身教”。做父母的要带头树立艰苦朴素、爱惜财物的榜样。许多家长认为只有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
幼教论文评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