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英主义的发展: 精英主义兴起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于20世纪 50 年代引起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于 20世纪 70年代达其颠峰。精英主义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19 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是第一阶段,流行的是传统主义或经典的精英主义,其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维尔费雷多·帕累托及其同胞盖坦诺·莫斯卡和罗伯特·米歇尔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是第二阶段,传统精英主义发展成为当代精英主义,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米尔斯,熊彼特等人。二、精英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 社会中的权利集中在做重大决定的少数人或小群体的手中。虽然一个政治精英可能为另一个所取代,导致一个既定的精英层的组成者可能在不同的时代有所变化,但精英统治社会的规则保持不变。精英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承认人类社会中权力与资源分配的不平等性。在政治生活领域, 指出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现象的普遍性。对于精英理论基本特征的概括:马文· 奥尔森() 和马杰尔() 认为, 精英取向的基本原则有以下六条: ()l 在所有的社会( 以及大型组织) 当中, 一直( 并将继续) 存在少数强有力的统治精英。不管政府和经济的性质如何,总是寡头统治,或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群众确实不能自己统治自己。(2) 尽管精英在人口中占极小的比例, 但它们却控制着极大份额的资源, 它们组织良好,相当内聚。因此精英在社会中能够有效地使用权力。(3) 精英通常运用所有的手段来保护、维持其权力,并一有可能便增加权力。只有在有利于自身利益时,他们才与他人分享权力 L。他们从来不主动让渡权力。(4) 为了统治社会,精英运用各种广泛的技术手段。包括控制政府、支配经济、使用警察和军事力量、操纵教育体制和大众媒介、惩罚和消灭反对者、以及制造意识形态使自己的权力和统治合法化。(5) 精英允许甚至鼓励有限的社会变迁, 但是其程度限制在对实现他们追求的目标有利,并不威胁他们的权力。重大的社会转型总是遭到精英的反对. (6) 当社会变得越来越大而复杂时, 精英的权力趋于隐秘, 因为它根植于无数的组织化结构之中结果,它们的统治越发无处不在,而且有效。在精英研究尤其是政治精英的研究中, 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意识潮流: ·帕累托、盖坦诺·莫斯卡( 保守主义) 帕累托和莫斯卡倡导的精英模式的保守主义视角, 基于两个相关联的假设: 精英具有天生优越性,且在社会与政治的稳定秩序中具不可或缺性。他们认为,大众在能力上是不可信任的和不能始终如一的,是一个冷淡的、政治上避而远之的群体。 ·米尔斯,熊彼特( 激进主义) 激进主义的精英理论以 C·怀特·米尔斯的权力精英理论为代表。米尔斯和其他激进结构主义者看到了精英的内在的非民主化和寡头趋向, 并不认同精英的不可避免性,也不认为大众是不一致的、无能力和不值得信任的。 ·米歇尔斯、马克思·韦伯( 中庸主义) 中庸的精英理论以罗伯特·米歇尔斯为代表人物。在他的政治团体的经典研究中, 系统阐述了著名的“寡头政治统治者的铁律”。在他看来,极少数政治精英对绝大多数群众的统治是通过组织实现的, 官僚制是现代组织的特征。罗伯特· 米歇尔斯具体论述了官僚制, 指出了官僚制的中心化和非集权化趋势。并定义了在大型组织中导致寡头政治倾向的变量, 包括有: 组织的技术和管理上的特征, 大众对领导者的心理依赖, 领导者出色的能力。另外, 马克斯· 韦伯系统研究了官僚制,并将其公式化成为一个理想模型。三、代表人物: 1. 帕累托精英理论是帕累托社会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他对精英的定义,理论基础和统治方式的深入研究,使其精英理论在西方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帕累托也因其开创性贡献成为精英理论的代表人物。帕累托的精英理论是建立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上,他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异质性,他指出,“无论理论家喜欢与否,事实上人类社会是不同质的,人们在身体、道德、智力上千差万别”。他首先在政治意义上使用了“精英”和“精英统治”的概念并使之普遍化。他提出了“精英统治”和“民众”的概念。在他那里所谓精英应兼具“高度”和“素质”两方面的要义。“高度”是某种可以客观判断的成功的标准,如职位、财富、得分、声誉等:“素质”是指人的才智、才干、内涵等。帕累托对精英的定义: (1) 社会是分等级的──精英和非精英,即使人民群众内部也分“中、低”两个等级;(2) 社会最高层是统治精英,社会的性质是由“精英,尤其是统治精英的性质决定的”。他还指出“精英”是指社会上最为杰出的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精英是指那些在各种活动部门中得到最高指数的全部人员(全部社会精英) , 不分性别和类别,如君主、律师和大盗等等。狭义的精英是指处于特殊地位的统治者, 如部长、参议员、众议
精英理论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