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简介润滑油的牌号润滑油的分类常见润滑油润滑油的注意事项1 润滑剂的分组、命名和代号 1987年,我国颁布了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对石油产品进行分类,其类别名称分为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等六大类。其类别名称的代号取自反映各类产品主要特征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见表1类别代号类别名称F燃料S溶剂和化工原料L润滑剂和有关产品W蜡B沥青C焦表1:石油产品总分类由表1可知,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代号为英文字母“L” 润滑剂的分组及组别代号 国家标准GB498—87颁布的同年,—87《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一部分:总分组》。该标准根据尽可能地包括润滑剂和有关产品的应用场合这一原则,将润滑剂分为19个组。其组别名称和代号见表2。 —87根据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剂的总分类》的规定而制定,系等效采用ISO6743/0—1981《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0部分:总分组》,它代替了GB500—65。其组别代号见表2。每组润滑剂根据其产品的主要特性、应用场合和使用对象再详细分类。产品的主要特性是指:润滑油的粘度、防锈、防腐、抗燃、抗磨等理化性能;润滑脂的滴点、锥入度、防水、防腐等理化性能。产品的应用场合主要指机械使用条件的苛刻程度,例如,齿轮油分为工业开式齿轮油、工业闭式齿轮油、车辆齿轮油。车辆齿轮油又分普通车辆齿轮油、中负荷车辆齿轮油和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等。产品的使用对象主要是指机械的种类和结构特点。例如,内燃机油分为汽油机油、二冲程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油等。组别代号组别名称A全损耗系统油B脱模油C齿轮油D压缩机油(包括冷冻机和齿轮泵)E内燃机油F主轴、轴承和离合器油G导轨油H液压油M金属加工油N电器绝缘油P风动工具油Q热导油R暂时保护防腐蚀油T汽轮机油U热处理油X润滑脂Y其他应用场合油Z蒸汽气缸油S特殊应用场合油表2: 润滑剂的命名 润滑剂的命名,一般形式如下: 润滑剂的牌号主要有润滑油的牌号、润滑脂的牌号、固体润滑剂三大大类。液体润滑剂润滑油为主矿物油系润滑油合成油系润滑油水基润滑剂(包括水、乳化液、水和其它物质的混合物)半液体润滑剂有机脂无机脂固体润滑剂软金属金属化合物,如二硫化钼其他无机物,如石墨有机物质稠度等级(牌号)锥入度范围,1/10mm000445-47500400-4300355-3851310-3402265-2953220-2504175-2055130-160685-115表3 润滑油的牌号及选用 润滑油的牌号大部分是以某一温度下运动粘度的中心值或范围来划分的。如工业齿轮油是以40℃时运动粘度的中心值划分,车辆齿轮油则以100℃时运动粘度范围划分。 粘度是润滑油运动时油液内部摩擦阻力大小的量度。粘度过大的润滑油不能流到配合间隙很小的两摩擦表面之间,因而不能起到润滑作用;若粘度过小,润滑油易从需润滑的部位挤出,同样起不到润滑作用。因此,机械所用润滑油的粘度必须适当。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则粘度变小,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因此,选用润滑油必须考虑机械设备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夏季用的油,其粘度可比冬季大一些。润滑脂的锥入度是鉴定润滑脂稠度常用的指标。锥入度值是在规定质量、规定温度(25℃)下标准圆锥体按自由落体垂直穿入装在标准脂杯内的润滑脂,经过5秒钟所达到的深度,其单位为1/10mm。锥入度值反映润滑脂的软硬程度。当圆锥体穿入润滑脂中越深,则锥入度越大,表示该润滑脂越稀;反之,锥入度越小,润滑脂就越硬。润滑脂锥入度值一般随温度而变化,温度升高,锥入度值变大;反之,则变小。常见的润滑油液压油齿轮油(机油)液压油就是利用液体压力能的液压系统使用的液压介质,在液压系统中起着能量传递、抗磨、系统润滑、防腐、防锈、冷却等作用。对于液压油来说,首先应满足液压装置在工作温度下与启动温度下对液体粘度的要求,由于斯诺特润滑油的粘度变化直接与液压动作、传递效率和传递精度有关,还要求油的粘温性能和剪切安定性应满足不同用途所提出的各种需求。液压油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各异,长期以来,习惯以用途进行分类,也有根据油品类型、化学组分或可燃性分类的。
润滑油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