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健全是一个国家公民幸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随着人El出生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理论界探讨较多的话题之一。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是一个集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为一体的研究科学,人口构成将极大的影响对社会保障制度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人口构成的变化及人VI结构的发展趋势分析,主要是由于我国当今人口老龄化引起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各组成比例的变化,通过对社会保障的总体模型及其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保障理论及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市场分析和政策研究。主要结论是人VI老龄化给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带来巨大的压力,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手段来改善这种状况,降低各种风险,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达到总体平衡。关键词:社会保障,人口构成,养老保险,人口老龄化,,theagingpopulationisthemostcriticalproblemofChina’,,toreducea11sortsofrisks,-SocialSecurity,,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及社会保障待遇,我国政府致力于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和构建,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并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议题之一。因此,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社会保障”一词最早见于美国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案》。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建立,1951年2月26日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对职工的医疗、生育、养老、病假、伤残、死亡、失业等待遇都作了最低标准的规定,从而解除或减轻了职工因生、老、病、死、伤、残、失业等造成的特殊困难,保障了职工的基本生活,建立起社会保险的雏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坚实基础之一,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同。同时,要使社会保障体系得到全面发展,也要顺应人口构成的变化及发展,不断改革推出新的举措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我国还出现了低年龄段人口减少的趋势。。通常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时,就称该国家或地区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我国八次人口普查各年龄段所占人口比例见表1—1。:%资料来源:1953、1964、1982、1990、1995、2000、2005、2010年全国入口普查资料从表1-1可以看出,我国已经逐渐成为老年型国家。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及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如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个人账户空账等,我国的养老保险正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己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运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进行研究的方法。一方面,从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