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头驴来吃”
——杂侃广东吃文化,性补及其它
由于种种原因,我蓄谋已久的千禧年旅行计划还是回到了中国。我到西
班牙和印度过千禧年之夜的计划落空。原因之一是因为近高寿的外祖母
从泰国回乡潮洲探亲,她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她这个老游子总念念不忘祖宗,
我这个小游子也应该“回归”了。
“回归”的滋味可真是一言难尽。我虽然没有离开祖国母亲怀抱年,
可是所见所闻让我内心五味俱全,
感觉离开祖国太久了。既然是老祖母回乡,全家老小上下,亲戚朋友近
百人就吃了一个星期。虽然是家常大菜,但在我这个美国回来的饿鬼眼里已
经是山珍海味,大开了斋戒。我们在途经广汕公路时,在路边的一家海鲜野
味餐停下来用午餐,上百种海底鱼类、畔类、藻类放在大的塑料盆里供顾客
挑选,现买现做。在这家海鲜店里,天上飞的斑鸠,鹭鸶和野山鸡;地上爬
的,各种有毒没毒的蛇,沙虫,乌龟王八,这里的人们似乎下定了决心,把
天上地下的珍奇全部吃个干净。我看到一个驼鸟蛋标价元,我问小贩:
怎么吃这鸵鸟蛋。他很不屑地说:“怎么吃鸡蛋就怎么吃鸵鸟蛋,蒸的,煎
的,炖的,怎么都行。”最奇的是旁边的一头脏兮兮的毛驴,我好奇,因为
南方少有农民用驴牲口下地或拉车,既然是拴在海鲜店外,想来这可怜的动
物也是要成为盘中物了。据说是可以壮阳。我特别为这驴拍了一张照片,并
没有发现它有特别引人注目的生殖器,大概这驴在临刑前已经是十足的生理
兼心理阳萎。只怕是这驴肉的药用价值会适得其反,当天晚上,看当地新闻,
有一条消息报道的是有关管理部门提醒市民驴肉传播瘟疫及其它传染病。电
视画面上几头死驴被分尸八块,白花花的肠子流出来,驴的下体被特别分出
来,实在怵目惊心。把这具有中国特色匪夷所思的“驴肉传奇”风俗讲给我
的美国朋友听,真不知他们脸上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几天后我再经过这家餐
馆时,毛驴不见了,想必已经鞠躬尽瘁,奉献肉身了。
中国人的生活热情全部集中表现在吃文化上。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热情
无与伦比,从天吃到地,从地吃到海,吃猫,吃狗吃蛇,无奇不吃。所有的
感情在饭桌上渲泄,结婚是吃,办丧事也是吃。相聚是吃,离别也是吃。我
回国的时候,正值澳门回归祖国的大庆典。电视上报道在澳门的大型宴会上
有一道中西文化结合的“回归汤”叫做“奶油老火例汤”。听起来别有一番
风味。说到创造力,大家却知道汤圆是白的,这次回家竟然吃到了黑汤圆。
反正,不管白的,黑的,只要好吃就是汤圆
在席间,亲戚担心我在美国每天吃面包,奶酪怎么消化。我说中国的各
省烹饪精英已经深入美国腹地,在最几角旮旯的地方都有中国餐馆。其中福
州人在纽约的巷战尤为突出,在几乎每五个街口都有一家福州人经营的中餐
馆纽约集世界各国饮食文化精华,连最积贫积弱的埃塞俄经亚人都开了好几
这餐馆。他们都笑问:外国人都吃些什么肉。
我说:“基本上就是鸡肉和牛肉吧。”
“那不是很单调。”
我说西方人在吃的方面想象力贫乏。在英国还没侵略印度之前,跟英国
女王吃饭也只是白水煮青豆蘸盐,连胡椒都没有。在美国还没有这么多华人
的时候,中西部的美国人都吃罐头青豆,胡萝卜,然后加一块大牛肉,就是
不错的待客好菜了。他们都说“外国人不会享受。”妈插嘴了:“美国的肉都
是一大块的,肉特别粗,跟他们美国人似的,看上去又高又大,皮糙肉厚的,
一点味儿也没有。什么东西白水一煮就吃,龙虾总不会错吧,也不知那美国
龙虾是怎么长的,肉也是粗,鸡肉就更别说了,跟吃布一样。”亲戚们问我
在阿拉斯加的生活,问我吃过什么野味。我说也就是鹿肉和山鸡肉,还有大
马哈鱼和大蛙鱼。那时候跟老师上山打猎拖回来一只小鹿。但在美国打猎要
有许可证。一年只可打几只鹿,而且不能做商业贩买。在家里吃或送朋友吃
了。他们问:怎么查得出来。我说“美国人都很自觉,他们在荒无人烟的大
山里都不会扔一张废纸片。”
这一次家庭聚会没有任何铺张,但剩下的菜饭仍让我心疼。因为我这乡
巴老已经忘了中国规矩,吃饭不能吃得干干净净,一点儿不剩。为这个,我
这乡巴老又发了一通议论,我说:外国人都是各人点各人的菜,吃多少来多
少,不会这样浪费,日本人更是算得精细。生鱼片和都是包得一个一
口,吃得干干净净,一根菜叶都不剩下。我说这些牢骚话时,正是澳门回归
的喜庆日子,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特别有民族自豪感的时候。我所说的自然
非常不合时宜。特别是对有深仇大恨的日本人的文化评论更是逆耳。
我想了解现在中国人究竟吃什么,到当地菜市场去转了一圈。现在菜市
场真正繁荣,小小的一个镇的菜市场半个小时也走不到头。卖什么的都有,
卖老鼠药的打着竹板,吆喝着,穿着象巫师一样的白衣再披一条彩带。卖乳
胶手套的乡下贩子,用单车推着在拥挤肮
【跨类合集】玛雅短篇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