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走迦南
告别的那一天,是那年冬天最冷的一天。街上行人缩在棉帽、围巾、耳
套、口罩、手套的层层包裹下行色匆匆地赶向他们的目的地,而我,却要远
行,离开故土,远走他乡。
很冷,寒风无情地向衣着单薄的我扑来。要去的地方不会飘雪,走出小
屋前我脱下了温暖的枣红色羊绒长大衣和黑色纯羊毛围巾,换上了初入冬时
的轻薄的鹅黄色混纺短大衣,厚毛裤换成了薄毛裤,棉皮靴换成了单皮靴。
当时我不知道,这个简单的换衣服动作会成为我离开故土前最清晰的一段记
忆,多年后我一次次回忆起这个动作,一次次去松开再系住每一个结,一次
次解开又扣紧每一粒扭扣,像电影里的慢镜头,一遍遍来来回回地渲染着,
让我在每一扇回想的窗前无言地泪湿了双颊。
远方没有温情的等待,有的只是茫然和未知,我选择了放弃所有的一切
孤身奔向一个没有归程的未来,这是所有亲人朋友不能认可的一种疯狂,为
了不想听到劝说,不想被温情绊住脚步,不想一个不忍心仍然归于安逸,我
选择了沉默。不动声色地做好了对人对己该做的交待,不露痕迹地逐一与朋
友们辞了行,选择了这样一个要把骨头冻透的黄昏,不辞而别。
从清寒的月台走过那一刹我无比清楚地看清了自己,这一程,不管是追
逐金钱名利富贵荣华,还是追随梦想,献身激情,人,已经在路上,而目标
还在前方,是要一步一步地迈过去,而最后才终于可以与那个冥冥中的似乎
是前生约定的精神家园重逢。半年前冷静地做出这个决定时我曾以为自己是
被理想的执着与现实的相悖逼到退无可退,现在我才明白这样义无反顾地选
择了流浪,不管这一程行来是怎样的跌跌撞撞步屣踉跄,只坚定地迎着那不
知在何处的呼唤奔去,所有的理由都已经不能解释,只能说,是在赴前生的
约定。理想主义与悲剧命题的精典组合,让我无法舍它而去,那是一种我必
得凝起全身的心力才能感到它在生命的脉搏里与我共同跳动的力量,是一种
我无法抗拒不能回避的的灵魂深处的呼唤。它刻进记忆融入血脉,凭着它,
我才可以这么平心静气地选择离去,不问对错,不问结局和代价。
而这所有的勇气和力量,缘起于《圣经》中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部落因战争、瘟疫、疾病、灾荒而困苦挣扎,濒于绝望。这时,
神告诉他们,在东南的一个遥远的地方,名叫迦南,那里水草丰美,物产富
饶,风和日丽,人们渔樵耕牧,过着富足的生活。但此去迦南,万里迢迢,
艰难跋涉。为了寻求新生,整个部落举族南迁,远走迦南。途中确是艰难险
阻,因难重重,许多人倒下了,但有人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最后,
他们终于找到了迦南,一如神的预示,这里是快乐富足的天堂⋯⋯
第一次读这故事,我在图书馆大大的桌前不能控制地拼命流泪,完全被
它覆盖、淹没,我知道我其实一直在等待它,虽然我等了那么久,那么累,
几度想过是不是可以放弃,但却好象是另一个世界的一种力量让我一次又一
次地为它所牵引,而它虽遥远却固执地不肯走远,而在几近绝望的时候它终
于走到我面前,震撼我,穿透我,何其艰辛,何其有幸,终有一天等到你!
迦南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希望,是一种价值,是一种不败的勇气和信念,
漫漫人生路,那么多的风风雨雨,只要活着,就不能倒下⋯⋯
不无遗憾但却是坚定从容地踏上这条不归路,迁徙岁月里,为自己的勇
气和信心喝采,远走迦南,不悔,无怨。
守望爱情
女孩该算是幸运的女孩子,生长在偏远落后的地区,童年的玩伴在中学
后陆续弃学,唯有她,冥冥中不知受到什么牵引,心无旁鹫,念完高中,考
入大学。女孩写得一手好文章,出得一手好板报,织得一手好毛衣,能吟诗
作画,会唱歌跳舞,虽然不是美女,但自有诗情画意里的风情和风花雪月的
气韵,是系里公认的才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别人看来该是冰雪聪明、柔情如织的女子,却偏
偏读不懂、等不到、守不住爱情。
今生的遗憾是从没有遭遇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纯粹的爱情。大一的一次烛
光晚会上,班长在一个捉挟的突如其来的提问下猝不及防地说出了最喜欢的
女孩子的名字,是她,但是女孩听不懂这句话包括此后以默默的举动表达的
无声的关爱,她所有敏感细腻的感情被另一个男生的若即若离牵得起起落落
肢离破碎。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联欢,为即将到来的分离而伤感,全班同学都喝下了
以后几年要喝的酒,朦胧的醉意里,一个女生对女孩说,真不知道今后是哪
个男孩子有福气找上你。
女同学话音甫落女孩的酒杯摔在地上,眼睛一下湿了,是吗?是吗?不
是的,没有人在意她的守望,爱过,也被爱过,却都只是没有结局的断章残
篇。
无论是念书时还是工作后,对爱情,女孩没有奢求,只希望它真真实实、
纯纯粹粹属于相爱的两个人。女孩只想能在落叶舞动的林中大方坦然挽着他
的胳膊,能在斜斜的小雨中有他温暖的手臂环过自己
【跨类合集】霜月作品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