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跨类合集】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引言




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
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
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
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遍了。“国”
(繁体字作“國”)与“或”字相通,指的是城、邑。春秋以前,大大小小
的国数以千百计,于是天子所居的“国”(京师)就被称为“中国”,即处
于中枢地位的国或各国中心的国。以后又将地理上处于中心区的国泛称为“中
国”,即处于中心区的国。这一中心区开始只限于今天的黄河中下游,即周
天子的直属区和诸侯中的晋、郑、宋、鲁、卫等国,而周围地区或其他诸侯
国就不能算中国。到了秦汉时代,原来的诸侯国都已包括在统一国家之内,
这些地区就都可以称为“中国”了。显然,随着统一国家的形成、疆域的扩
大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的概念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扩大的。一般说来,
一个中原王朝建立了,它的主要统治区就可以被称为中国,而它所统治的边
远地区以及统治范围之外就是戎、狄、蛮、夷,就不是中国。
正因为中国的概念是变化的,范围是不固定的,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
期内是模糊的、不确切的。即使在中原王朝内部,人们也可以把其中比较边
远偏僻的地区看作非中国。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人们往往只是根据习惯,
所以不仅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说法,就是在同一时代说法也不一样。有些地区
已经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经济文化有了一定的提高,自认为可以跻身中国
了,可是在老牌的中国看来,它们还没有称中国的资格。以后它们被承认为
中国了,又有相对落后的地区被当作非中国。例如在西汉时代,四川盆地的
汉人聚居区对周围的少数民族早已以中国自居了,可是在关中盆地和黄河下
游人们的眼中,四川或许还没有称中国的资格。今天的江西、湖南,那时已
经正式设置了郡县,是汉朝疆域的一部分,却还没有被当作中国。到了明朝,
湖南、江西当然能称中国了,可是今天的云南、贵州一带还被当成非中国。
中国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一般即指汉族(华夏)文化区。在特殊情况下,
中国就成了王朝法统的同义词。例如在西晋以后,东晋和南朝政权虽然已经
离开了传统的中心地区,但都以西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自认为是真正的中
国,而把北方的政权称为“索虏”(扎着头发的下贱人)。但北方的政权却
认为自己灭了西晋,夺取了这块传统的中国地区,当然就成了中国,而东晋
和南朝只不过是偏于一隅的“岛夷”(海岛上的野蛮人)。这场中国之争到
隋朝统一才解决。隋朝继承了北朝的法统,自然承认北朝是中国;但它又不
能否定南朝的中国传统,更何况南朝也已归入自己的版图。所以隋朝给了双
方以平等的地位,都承认为中国,到唐朝初年编前朝历史时就南、北双方并
列,因而有了南北朝的名称。
从明朝后期开始,来华的西方人一般都用中国或中华、中华帝国来称中
国,而不是用明朝或清朝。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被作为国家或清朝的代
名词,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但是人们的概念还是相当模糊的,甚至是自相
矛盾的。像魏源(公元—年)这样一位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也是如
此。在他的著作中,中国一词有时是指整个清朝的领土,和今天的概念一致,
有时却只指传统的范围,即内地省,而不包括蒙古、西藏、新疆、东北和
台湾在内。
到了晚清,中国作为国家的概念已经明确了,但清朝的正式名称还是清、
大清或大清国。清朝在对外交往或者正式条约中也使用中国,往往还包含着
一种传统的心态,即着眼于中国二字的字面含义——中心、中央、天下之中
的国家。同样一个名词,西方人的理解只是一个国家,即,并无特别
尊崇的意思;清朝却理解为,当作一种尊称而乐于接受。
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中国才成为它的正式简称,成了国家的代名
词。中国也有了明确的地理范围——中华民国的全部领土。
所以,今天我们研究历史,论述历史问题中提到的中国,应该有我们的
特定含义,而不是运用当时人那些模糊不清、前后不一的概念。我们所说的
中国,既不应该等同于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这些中原
王朝,也不应该等同于汉族或中原地区,而必须包括我们所明确规定的地理
范围内的一切政权和民族。
那么,能不能就用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为范围呢?显然也不妥
当。因为由于多年来帝方公
里的土地被攫取,外蒙古(今蒙古方公里。今天的中国领土已经不能包括、世纪清朝的最大疆域,无法

【跨类合集】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