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我国是海洋大国, 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 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 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必须把海洋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海洋事业, 努力建设海洋强国, 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的海洋事业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规划期限为 2006-2010 年,远景展望到 2020 年。一、机遇与挑战我洋, 大陆岸线长 万公里, 面积大于 500 平方米的岛屿 6500 多个, 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 38 万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方公里。此外,我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十五”期间,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海洋维权执法、信息服务、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人才队伍有所扩大, 参与和处理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年均增长速度为 % , 2005 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 18025 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 %。“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 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 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 国家利益的扩展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有序开发海洋资源, 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加大对海洋事业的投入提供了保障;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海洋事业提供更好的指导、管理和服务; 新技术的应用对海洋事业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 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 迫切要求海洋事业提高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能力。但海洋事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维护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安全的能力薄弱, 海洋资源开发无序, 生态环境恶化的形势依然严峻, 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海洋管理工作缺乏统筹,体制性、机制性矛盾依然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应对和解决。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准确把握新时期海洋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抓住发展机遇, 以建设海洋强国为目标, 统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 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保障国家安全, 加强海洋综合管理, 规范海洋资源开发秩序,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提高海洋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支撑能力, 保障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 1 .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深化海洋综合管理。依据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及极地区域的不同法律地位和自然属性,统筹协调涉海管理活动, 实施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区域管理。 2. 坚持权益优先原则,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