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_苏轼_苏轼之死百家讲坛_苏轼_苏轼之死 百家讲坛_苏轼_苏轼之死 -------------------------------------------------------------------------------- 在前面的节目中,康震老师讲到,苏轼为了避开朝廷里纷繁复杂的洛蜀党争,主动请求到地方去工作。在地方上任职,虽然不如在朝廷那么风光,但却可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所以此时的苏轼心甘情愿,如鱼得水。可是,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正当苏轼在他的第四个知州——定州知州任上准备要大干一番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重大变故突然降临。那么,这会是一件什么事情?它的意外到来会改变苏轼的人生命运吗? 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高太后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她慧眼识才,把苏轼兄弟推上了他们政治生命的最高峰。可是,随着高太后的去世,宋哲宗的亲政,一大批以前遭到罢黜和迫害的新党人物重新被重用。于是,这些新党人物对旧党人物的报复行动也开始全面启动和升级。而作为旧党人物精神领袖的苏轼会逃过这一劫吗?他会面临怎样不可预知的人生命运呢? 如果说当年被贬黄州之时,苏轼还有一种东山再起的斗志和希望,此时被一贬再贬的苏轼,在经历了人生这么多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之后,他早已经置身度外,安贫乐道了。同时,寻求在精神上的解脱和释放,也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苏轼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思索?他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会向何方延伸呢? 此时的苏轼,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在海南终了一生,他不断地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一位中国古代优秀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行与操守。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北宋皇宫里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变故,朝野震惊,政局突变。那么,这又会是一场什么变故?远在天涯海角的苏轼与这场变故会有关系吗?他一贬再贬的厄运还会继续吗? 命运真的是同苏轼开了一个大玩笑,让他在大起大落中体味世事沧桑,在悲欢离合中体味人情冷暖。接下来,已经六十五岁的苏轼还会做些什么?他会写出怎样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又是谁陪伴他走完人生的最后历程? 林语堂对苏轼的研究: 海南岛那时是在宋朝统治之下,但是居民则大多是黎人,在北部沿岸有少数汉人。苏东坡就被贬谪到北部沿岸一带去,这中国文化藩篱之外的地方。元佑大臣数百个受苦难折磨的,只有他一个人贬谪到此处。朝廷当政派为防止元佑诸臣再卷土重来,在那一年及以后数年,决定惩处或贬谪所有与前朝有关联的臣子。苏东坡贬谪到海南岛不久,司马光后代子孙的官爵一律被削除,好多大官都予调职,其中包括苏子由和范纯仁,调往的地方不是南方就是西南。甚至老臣文彦博,已经九十一岁高龄,也没饶过,不过只是削除了几个爵位。打击苏东坡最甚的就是凡受贬谪的臣子,其亲戚家族不得在其附近县境任官职。因为苏迈原在南雄附近为官,现在也丢了官职。 现在苏东坡所有的,几乎只有那一栋房子了。按照他名义上的官阶计算,朝廷三年来欠他两百贯当地的钱币,按京都币值计算,是一百五十贯。所欠的官俸既未发下,苏东坡写信给好友广州太守,求他帮忙请税吏付给他。这个朋友王吉曾经听苏东坡的话兴建过医院,周济过贫民,可是不久即以“妄赈饥民”的罪名遭上方罢斥了,前面已然提过。苏东坡的欠薪发下与否,已不能稽考。 他现年六十岁,这是按西方计算。到底以后他还流放在外多久,颇难预卜,生还内地之望,甚为渺茫。两个儿子一直陪伴到广州。苏造在河边向他告别,苏过则将家室留在惠州,陪伴他同到海南。为了到达任所,苏东坡必须湖西江而上,船行数百里到梧州(在现代的广西),然后南转,从雷州半岛渡海。他一到雷州,听说他弟弟子由在往雷州半岛贬谪之处,刚刚经过此地。据揣测说,苏氏兄弟被贬谪到这个地方,是因为他俩的名字与地名相似(子瞻到增州,子由到雷州),章停觉得颇有趣味。子由也带了妻子、第三个儿子,和三儿媳妇,他们几年前一直和他在高安住过的。 苏东坡到了梧州附近的藤州,与弟弟子由相遇,而今境况凄凉。当地是个穷县分,兄弟二人到一个小馆子去吃午饭。子由吃惯了讲究的饭食,对那粗糙麦面饼实在难以入口。苏东坡把自己的饼几口吃光,笑着向弟弟说:“这种美味,你还要细嚼慢咽吗?”他们站起身来走出小铺子去,带着家人慢慢向前走,尽可能慢走,因为他知道一到雷州,就要立刻渡海了。 雷州太守一向仰慕苏氏兄弟。他予二人盛大欢迎接待,送酒食,结果第二年因此遭受弹劾,调离任所。子由在雷州的住处,后来改为一座庙,是他兄弟二人死后,用以纪念他们的。 苏东坡必须出发了,子由送他到海边。离别的前夕,兄弟二人及家人在船上过了一夜。苏东坡的痔疮又发,甚为痛苦,于由劝他戒酒。二人用一部分时间一同作诗,苏东坡试探出子由最小的儿子的诗才。这次离别是生离死别,真是令人黯然销魂,一直愁坐整夜。离别之前,苏东坡给王古写了
百家讲坛 苏轼 苏轼之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